伴随着物联网的低功耗广域连接需求的发展,LPWA技术也给中国物联网市场带来了大量新的商业机会。物联网的两个关键要素是低功耗的传感器和云计算,前者让大量应用变成了可能,后者让感知具有智能化,使各类应用变成现实。随着低功耗传感器和云计算的逐渐发展成熟,大量的应用需要低功耗、远距离、低成本的方案,如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以LoRa、NB-IoT等为代表的LPWAN技术在这三方面的特点正好补齐了物联网发展中的短板。

LPWA物联网应用站通过本栏目为您整理和收集的LPWA最新市场与商机信息,帮助您了解LPWA物联网市场行业动态,分析行业方向与前景,传播企业品牌方案和实际客户需求,也帮助LPWA从业者把握这些市场机会。

腾讯郭振宇:腾讯云发布云IoT全栈产品矩阵,详解6大产品及3大案例
5月21日至23日,在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文化旅游厅,昆明市人民政府,腾讯公司的共同主办下,腾讯的战略升级,创建最具规模,规模最大的行业生态会议“全球数字生态学会议在昆明举行,会议吸引了数百名顶级商界领袖前来帮助,数千名合作伙伴和近万人参加了会议。 在会议上,腾讯发布了全栈物联网产品和服务,包括物联网基础设施的物联网平台,低功率广域网服务的LPWA,安保人员的设备认证TID,简化的物联网终端开发和快速开发。 TencentOS tiny,云系统和腾讯云物联网市场,是一站式物联网行业合作服务平台。腾讯云物联网还成功实施了各种行业,包括车载互联网,智能物流,智能酒店,智能旅行和智能停车等。 在会议分论坛上,腾讯云架构平台总监郭振宇先生介绍了工业物联网的发展背景,腾讯的全套物联网产品和服务,以及智能制造行业的三个应用案例。郭振宇先生一直负责腾讯海量存储平台,腾讯云对象存储等平台的技术和管理。他在服务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目前负责腾讯的tlinux操作系统,异构计算,物联网操作系统和解决方案。 腾讯云架构平台总监郭振宇发表了题为“智能制造与智能能源”的演讲 以下是现场演讲的全文: 工业物联网将成为物联网的主要增长点 国家电网公司在2019年的两届会议报告中提出了两个网络:“强智能电网”和“泛电力物联网”。 “无处不在的电力物联网”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在国家电网公司的两次会议报告中,国家电网2019年工作重点首先是促进电网与互联网的深度整合,专注于建设能源互联网。 国家电网的例子充分表明,越来越多的行业通过物联网与互联网深度整合。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腾讯对无处不在的物联网和推出的产品矩阵以及能源制造业的看法。一些应用案例。 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GSMA发布的报告,到2025年,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预计将达到251亿,其中工业物联网连接数量超过一半。从17至25年的增长率来?矗ひ滴锪脑龀ぢ蚀锏?4.7。双倍,也是消费者物联网的2.5倍。因此,我们认为工业物联网将成为未来物联网的主要增长动力。 在过去,我们经常说物联网已经“连通了一切”。一切都有很多特点:第一是大规模的联系;第二,物联网价值主要来自连接产生的流量和物联网应用的价值;第三是集中式数据处理,包括高延迟和高传输成本等。我们认为,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应该是从“万物互联”到“万物互联”。物联网的价值将更多地体现在数据分析和挖掘中。 其他一切都有其他特点:由于边缘计算的引入,结合混合云,物联网数据处理更加分散处理,可以进一步减少网络延迟,为用户提供更安全可靠的数据本地存储和分析服务。确保用户数据的隐私性和安全性。 周期,连通性,安全性和标准 1投资和长期周期:物联网终端开发技术堆栈的硬件规格比互联网开发更多,支持的操作系统和中间件并不完善。从产品开发和调试到在线业务的周期很长,投资很大。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2连接碎片:有许多类型的终端产品。不同类型的产品可以实现相同的功能。个人选择更加个性化,很难拥有像互联网时代这样的大规模统一导入产品。不同设备公司之间,同一设备企业的不同产品之间,甚至同一产品的代之间的通信协议/标准/地址存在差异。有数百种常用协议。 物联网从终端到云端到应用,信息交互的长链接,随之而来的安全风险也会增加,许多物联网设备从未考虑过设计或开发阶段的安全性,裸奔或使用弱密码管理。少,整体安全问题将变得越来越突出。 4标准并不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包括物联网协议标准,安全标准,平台访问标准等仍然不够完善,过去不同的厂商都是按照自己的协议在标准制定的发展,技术领域和应用领域工作也是行业需求的背后。 腾讯云物联网全栈产品矩阵:服务多个行业和不同场景 去年9月30日,腾讯宣布重组公司。腾讯CEO马化腾表示:这一举措是腾讯未来20年的新起点。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战略升级。互联网的下半部分属于工业互联网。在上半年,腾讯连接人和人,连接用户和优质服务。在下半年,我们将帮助行业和消费者。更加开放的新连接生态,实现人员和设备,设备和设备,设备和服务的连接生态。 针对工业物联网发展的四大问题,我们将重点关注需求,通过互联网工具引入更多生态合作伙伴,为能源,工业制造,电网,建筑,政府,汽车等领域创造一个场景。行业。服务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愿景,腾讯云继续丰富物联网产品矩阵,为全球大规模设备和跨平台及跨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全栈物联网产品,使物联网能力能够帮助更多行业客户并帮助客户。更专注于业务应用程序的构建和服务。 为了解决物联网设备的快速连接问题,我们推出了: 1 IoT通信IOT Hub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物联网通信连接平台。 2交通卡服务Iot Link,基于三大运营商(移动,中国联通,电信)为物联网专用网段提供移动通信接入服务。 3低功耗广域物联网服务LPWA提供高容量,覆盖范围广,高度可靠的物联网通信接入服务(支持LoRaWAN协议和CLAA协议)。 最近,推出了四款新产品,形成了一整套物联网产品矩阵: 1物联网操作系统腾讯科技小巧。这是一款轻量级的物联网嵌入式操作系统,适用于各种小型iOT设备,可在腾讯云上快速支持终端数据,屏蔽部分硬件差异,大大降低终端开发需求。 2物联网开发平台(IoT Explorer)。为客户提供便捷的开发工具和服务,帮助客户更有效地完成设备访问,提供应用程序开发和场景服务功能,并帮助客户以低成本高效地构建物联网应用程序。 3物联网安全服务(IoT Trust ID,IoT TID)。为客户提供多安全级别,跨平台和资源密集型的物联网设备身份认证服务。 4物联网市场。这是一站式物联网产业合作服务平台。每个合作开发者提供不同级别的物联网服务,共同促进产业发展。 随后的边缘计算相关服务将继续推出。 以下是这四款新产品的详细介绍。 TencentOS tiny:在云上快速简化物联网终端的开发 TencentOS tiny是由腾讯独立开发的轻量级物联网实时操作系统。其特点如下: 1提供最精简的RTOS内核,资源消耗非常小,典型的LoraWan plus传感器应用RAM和ROM占用率分别仅为3KB和12KB; 2提供有效的电源管理框架,以降低不同情况下的功耗; 3支持常见的物联网协议栈和组件,如COAP/MQTT/TLS/DTLS,并集成Iot Hub SDK,方便用户快速访问腾讯云物联网中心; 4提供可靠的安全框架,以支持五个级别的安全评级方案; 5个内核和iot组件高度分离,提供良好的可移植性并提供自动迁移工具; 6提供云华的最后一个屏幕调试功能,支持OTA差分升级,方便开发和调试。 目前,腾讯科技已经为意法半导体,恩智浦,华大半导体,瑞兴恒芳,国家科技等主流厂商提供各种芯片和模块支持,并将继续扩展。 […] Read more.
NB-IoT凉了,5G会重蹈它的覆辙吗?
NB-IoT(以下简称NB)现在的处境很微妙。 在过去这几年,NB是当之无愧的行业网红,备受追捧。三大运营商拼命推动它的商用落地,政府也出台了各项文件政策给它铺路。设备商们更不用说了,不遗余力地对它进行宣传造势。 可是,短短半年时间,一切都变了。 人们把全部的注意力都转移到5G身上,全国各地都忙着建5G试点,打通5G电话,围观5G的超高网速。媒体上全部都是关于5G的新闻,再也没人提起NB。 如今的NB,俨然已是过气网红。 NB失宠,是正常的技术迭代吗?是合理的吗? 我并不这么认为。 我觉得,NB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行业应该给予重视。尤其是对于5G来说,NB的失败经验,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NB的意义,其实比我们想象中要大得多。 在我看来,它是全球第一个拿得出手的蜂窝物联网通信技术标准,也是第一个移动通信阵营专门为进军物联网而设计的技术标准。 在此之前,物联网=WLAN物联网(就是WiFi、蓝牙、Zigbee这样的短距离通信技术)。如今,物联网=WLAN物联网(WiFi、蓝牙、Zigbee…)+蜂窝物联网(2/3/4G、NB、LoRa、eMTC、Sigfox…)。 LPWA:Low Power Wide Area,低功耗广域网 众所周知,物联网是5G的主要应用方向,5G也属于蜂窝物联网技术。虽然5G很强大,但它和NB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演进替代关系。 NB技术,我们可以理解为是LTE技术的“简化版”。NB网络,是基于现有LTE网络进行改造得来的。 LTE网络,为“人”服务,为手机服务,为消费互联网服务。 而NB网络,为“物”服务,为物联网终端服务,为产业互联网(物联网)服务。 NB的特点,简单来说,就是: 覆盖面积更广(NB的信号增益比LTE更好,信号传播距离更远) 终端功耗更低(NB物联网终端的耗电很低,极端条件下,可以撑10年) 连接数更大(单位面积里,可以连接更多的终端数量) 成本更低(NB通信模组功能简单,成本更低) NB的四大特点 NB的自身定位非常明确,就是低功耗广域覆盖的物联网场景。例如远程抄表、环境监测、野生动物跟踪等。 NB拥有一些5G所不具备的优势,所以无法被5G快速取代: 首先,NB是现成的技术,随时可以使用。 NB标准早已冻结,5G目前只是完成了eMBB的标准,物联网场景相关的uRLLC和mMTC还要再等一年多,要2020年年底才能完成。 第二,NB的建网成本更低。 因为NB是基于LTE网络的技术,所以在现网LTE网络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就可以很快组网,很快扩大覆盖。 目前各大运营商仍在大力推动LTE网络建设,也有利于NB的覆盖改善。 第三,是覆盖距离。 5G的覆盖距离是短板,如果低频段不能空出来给5G使用,那5G的覆盖会很成问题。从目前来看,5G几年之内都是热点覆盖,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达到4G相同的覆盖水平。 NB的信号增益比LTE更大,如果认真建设,肯定比5G有优势。 第四,NB通信模组的成本,相比5G更低(至少几年内如此)。 当然,5G相对NB,也有自己的优势: 一是大带宽高速率。 这个主要是手机(消费互联网)用得多。物联网场景下,大带宽需求集中在视频回传(4K/8K),还有VR/AR。这种场景并不算多。 NB的带宽确实很小,但eMTC可以适当弥补这方面的不足。eMTC也是基于LTE修改的,有点像NB的同门兄弟。 (关于eMTC,可以看这里:eMTC物联网,和NB-IoT有什么关系?) 二是低延时。 目前来看,5G低延时的优势明显。不过除了车联网之外,物联网低延时的应用场景不多。 三是海量连接数。 对于物联网来说,5G的指标是每平方公里100万个连接,NB的指标是每小区5万个连接。目前100万个连接的应用场景貌似还没有出现。 总结一下,如下图所示: NB和5G的简单对比 从图中可以看出,NB和5G是可以互补的。所以,就像5G无法替代LTE一样,5G也无法替代NB。 5G和NB的关系,更像是主力军和先锋队的关系。在我们向“万物互联”进发的战役中,NB是一次尝试。 很不幸,在这次尝试中,NB出师不利,遭遇了挫折。而这个挫折,显然给5G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以前,Wi-Fi和蓝牙的时代,物联网火不起来,我们还可以说它技术有缺陷。现在,NB这样的蜂窝物联网技术吹了半天,也搞不定。那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原因了。 究竟是技术本身的原因?还是市场推广的原因?或者说,问题到底出在供给侧(我们通信行业这边),还是需求侧(用户那边)? 小枣君曾经和一位在运营商物联网子公司工作的朋友聊过这个问题。他站在运营商内部角度,总结了几点原因: 1 物联网子公司领导都是体系内的,干了两年就走,没有布局,没有战略。上下心不齐,自然没有动力。 […] Read more.
阿里云提出的“LoRa2.0时代”是什么样子?LoRa又是什么?
据媒体报道,5月20日国内互联网领军企业阿里云向全世界宣布将进入LoRa2.0时代,这无疑是物联网界的又一大事件,随之而来的必然是物联网的一次大变革。那么,所谓的“LoRa2.0时代”会是什么样子?它会给物联网带来怎样的影响?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怎样的作用? 阿里云就LoRa2.0时代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但在这之前,考虑到很多人并不知道LoRa是什么东西,先对LoRa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LoRa,全名叫Long Range Radio,用中文说就是远距离无线电,从本质上讲,它其实就是一种局域网无线通信的标准,更通俗的讲,它是一种能让无线更便宜的技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此LoRa在耗费同样多功的情况下要比其他无线传播方式的传播距离远,举个例子,耗费同样的功,使用LoRa传播的距离要比使用传统的无线射频通信大三到五倍,这个效果还是很可观的。 了解了LoRa是什么之后,我们就可以分析阿里云所提出的LoRa2.0了。据阿里云公布的信息,LoRa技术的全面普及将在LoRa2.0时代得以实现。阿里云方面除了会继续加大对2018年至今都很重视的LoRa芯片、IP以及支撑平台上的投入外,还将投入巨资打造百亿级的LoRa连接。试想,我们未来的生活将会因此得到多少益处? 第一,随着LoRa技术的普及,我们会在目前所用的WiFi技术和LoRa技术之间做出选择,由于LoRa低功耗,远距离,高效率,抗干扰等方面的优势,最终LoRa技术会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可以享受更廉价的,更优质的无线网络。 举个我们日常遇到的例子,现在家里房子如果大些,那我们需要安装很多路由器,但是使用LoRa以后,只要一个网关就可以实现所有角落的覆盖。 第二,结合了LoRa技术的物联网将走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企业得以实现各方面的控制,小区里的安防系统变得更加安全,各种家居智能化远程控制都更加方便,车联网也许会实现全面使用。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你觉得LoRa还会带来怎样的益处?写在评论区里吧! Read more.
LoRa在中国最不缺需求和客户,但是缺…
LoRa技术在水表、气表、电表,还有消防、安防有着很大的市场。但是在IoT等新领域是过渡期,今年预估物联网应用增长势头更强。LoRa现在不缺客户,不缺需求。缺的是好的、成熟的方案。不缺好技术,LoRa本身就是很好的连接技术,缺的是行业里的专家,用这个好技术把方案做起来…… 在物联网这个词刚刚兴起时,大家眼中的物联网基本上就是WLAN一类的技术,比如Wi-Fi、蓝牙、Zigbee这样的短距离通信。而现在,随着物联网概念的不断扩大,低功耗广域网(LPWAN)、蜂窝物联网、有线连接、无线个域网(WPAN)、无线邻域网(WNAN),甚至5G这些连接技术都涵盖了进来。 每种技术都有他们擅长的应用场景,比如传统的Wi-Fi在家庭环境中运行良好,但电池供电和覆盖范围有苛刻要求的其他场景,Wi-Fi和蜂窝技术无法满足,这时候就需要通过LPWAN来解决。 带有物联网DNA的LoRa是如何诞生的? 德国物联网研究公司IoT Analytics发布的最新报告《LPWAN市场报告2018-2023》中认为,2017- 2023年间,低功耗广域网络连接数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9%,到2023年低功耗广域网络连接数总数超过11亿,用户在此类连接上的支出超过47亿美元。不过,预计NB-IoT和LoRa将分别占据公共网络和私有网络的绝大多数份额。 LoRa其实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连接的技术,基于FSK,有0和1两个频率,用两个振荡器就可以把0和1传出去,接收端可以解码。目前,LoRa 主要在全球免费频段运行,包括433、868、915 MHz等。 “LoRa是物联网的基因(DNA,Device,Network and Application),LoRa将成为每一个低功耗连接设备的使能器。”——5月23日,在ASPENCORE旗下三大媒体《电子工程专辑》、《国际电子商情》和《电子技术设计》举办的“创源”国际电子产业链资源对接大会上,Semtech中国区销售副总裁黄旭东(Mike Wong)这样给LoRa定位。   Semtech中国区销售副总裁黄旭东(Mike Wong) 黄旭东还给大家介绍了LoRa技术诞生的经过。早年间很多公司都能做FSK,Semtech也在做,做了十几年已经做到了世界领先。“但后面越来越多人做FSK,Semtech就想怎样把这个技术延伸开来。于是Semtech、Actility和IBM Research在苏黎世共同制定了物联网的规范。”自2014年以来,这几家公司合作设计了LoRaMAC,在不改变发射功率的前提下,把功耗降到非常低,传输距离做到一般FSK的3-5倍距离,LoRa就这样诞生了。 2015年2月,LoRa联盟成立于巴塞罗那移动世界大会。 LoRaMAC被重新命名为“LoRaWAN”,成为LoRa联盟成员的规范。 在LoRa诞生之际,Semtech很多客户说这是非常好的技术,但如果要把一个技术广泛推广,需要很多合作伙伴。黄旭东表示,Semtech当时没有说要自己做网关、网络服务器、设备、应用的野心,而是找了一大群合作伙伴,有思科、法电、IBM等等,一起把这个技术用在了物联网上。 LoRa和其他LPWA技术绝对互补 “最终我们认为,LoRa的定位是一个很有效的连接技术。”黄旭东说到,“很多人说LoRa和NB竞争,我们一直不这么认为,我们和NB,以及当时的2G、3G,现在的4G都是互补关系。”   蜂窝、Wi-Fi、LoRa的互补性可以从几方面看。 技术方面,Wi-Fi的特点是高速率,用于传输图片、视频等信号有优势。现在出货量是几亿级,并且还有上升机会,LoRa不会替代它,只是会互补。黄旭东认为,以后的万物互联中,数据量其实是非常低的,但终端需要电池供电,或者没有电池供电,只能用太阳能供电或者一次性打印电池,这个时候就需要低功耗技术,“因此我们认为从技术层面,Wi-Fi和LoRa是绝对互补的。” 营业模式上也一样互补。LoRa布网很像Wi-Fi,不需要运营商介入,你需要时就铺,“可能很多年前买一个Wi-Fi需要人家帮你装,现在买一个Wi-Fi回来我妈都会装。”黄旭东说到,“LoRa也一样,你可以在网上买一个非常非常便宜的小网关自己装。从营业模式上LoRa和Wi-Fi也绝对互补。” LoRa和NB营业模式就更不一样了,客户也不一样,因此从应用讲和NB也互补。黄旭东介绍到,Semtech有很多客户拿LoRa铺大网,全球有上百个运营商拿LoRa做这件事。“Semtech是做连接技术,这个连接技术怎么样用,是客户的选择。我们只是提供一条线,这条线客户拿来织什么网,是客户的选择。” 今年的小目标 目前,LoRaWAN网络覆盖范围,70个国家/地区部署了网络,共有100多家LoRaWAN运营商,部署超过24.5万台LoRa网关和9000万个基于LoRa的终端节点。现在整个法国、韩国已经覆盖了,美国、德国也在积极部署网络,而中国更是有几个很大的合作伙伴,比如阿里巴巴、腾讯、广电。“甚至我们有很多中小型合作伙伴,还会私人买个小网关回家做应用。”黄旭东说到。去年LoRa出了将近25万个网关,每一个网关可能有上百万的连接。通俗点说,一个网关在市区里,可以有十几公里的覆盖范围,如果在空旷一点的地方,可以覆盖上百公里。25万个网关可以覆盖的区域非常大。截止2018年底,全球已经有9000多万个LoRa连接点,今年将肯定突破1亿,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5年内。 预计到2019年底,LoRaWAN可用的网络基础设施容量足以支持20多亿个终端节点,支持的运营商数量增加到125个,网关出货量达到50万个,部署终端节点1.4亿个。 我们不垄断,但会主导市场 对于有人提到Semtech是独家垄断LoRa IP的说法,黄旭东解释到:“其实我们不是独家,也有做授权,比如意法半导体(ST),就通过我们授权做了他们自己的LoRa芯片。我们也授权给阿里,不久的将来他们也会有一套LoRa芯片。Semtech虽然拥有一个连接技术,但为了把这个生态链做大做强,也愿意把这个好技术贡献出来,和其他厂商一起做。” 此前《电子工程专辑》曾报道,在4月份的LoRa生态发展及创新应用论坛上,Semtech副总裁兼无线和传感产品事业部总经理Alistair Fulton 表示,LoRaWAN将成为主导性的LPWAN技术,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而NB-IoT增长速度将低于最初预测。在这次资源对接大会上,黄旭东再次表达了相同观点,并给出了调研机构IHS Markit的具体预测数据。 日前在美国硅谷圣克拉拉会议中心举办IoT World 2019上,咨询公司Heavy Reading IoT高级分析师Steve Bell预计在运营商的大力支持下,现在起到2023年,NB-IoT硬件方案和运营商资费都会有所调整,从而连接数会逐渐和LoRa平分秋色。   LoRa在中国,不缺什么,缺什么? 对于中国的LoRa市场,Semtech今后将加强技术支持,协助国内LoRa合作伙伴参与法规制定,加大全球范围内的LoRa应用交流。“LoRa的全球技术规划,必须支持中国的需求。”黄旭东表示。 据黄旭东介绍,在目前的中国LoRa物联网生态系统中,负责网络/基础设施的成员有中国联通物联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腾讯云、阿里云、上海东方明珠数字电视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院等;负责传感器/设备的成员有深圳安美通、杭州利尔达、广州致远电子、广东金延科技、深圳市信锐网科、北京博大光通、翱捷科技等;负责系统集成/应用的成员有中兴克拉科技、深圳唯传、深圳慧联无限、北京门思科技、新华三H3C、厦门四信等。 关于LoRa的应用与机会,黄旭东表示,在中国有很多很强的应用,比如抄表。“水表、气表、电表,还有消防、安防也是很大的市场。前几年抄表的出货量最大,LoRa在新领域是过渡期,去年看到物联网上的应用也是几倍几倍的成长。今年预估物联网应用增长势头更强。” 每一个应用领域,都应该找一个专家级的合作伙伴,Semtech在抄表行业有十几二十年的经验,“这就是为什么说我们在表类行业布局最快的原因,因为当时表类网络已经存在,用的是FSK技术。后来我们用基于FSK技术的LoRa自然而然就把FSK替代了,只是换个连接方式而已。” 物联网就不一样了,都是新应用,不是靠换条线、换个连接技术就能搞定的,还要开发应用、开发主网。开发周期比较长,“但我们看得到的这些应用场景,都有了专家级合作伙伴,可以很好地利用LoRa技术,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应用上的难点。”黄旭东说到,“我们现在不缺的是客户,不缺的是需求。已经有很多很多需求,很多很多客户在等,缺的是好的、成熟的方案。不缺的是好技术,我们有很好的连接技术,缺的是行业里的专家,用LoRa这个好技术把方案做起来。” Read more.
成本上LoRa极具性价比 但商业应用有待成熟
虽然在成本上LoRa极具性价比,但目前在应用过程中,无论是LoRa还是NB-IoT还有诸多商用性的问题需要解决。 金舰表示:“商业应用是技术的最佳考场,以NB-IoT终端为例。国内共享单车的NB-IoT通常采用传统三个频段布网,但共享单车本身移动性较大,因此会面临移频切换的问题,但共享单车在终端上电后优先选择上次记录的频点,如果下电后进行位移,再次上电后位于不同频点时会产生未注册的情况。另一个典型问题在于平台接入,主要体现在上报数据平台不显示,接口调用无响应以及显示正确性等问题。” “至于LoRa也面临着一些商用性的问题,一个是互联互通,许多LoRa厂商并没有完全按照LoRa协议进行设计,这将造成不同LoRa网关无法做到互联互通;第二则是运行问题,与NB一样,在实际使用中会面临干扰、延时、无法下达命令等问题;第三是测试认证问题,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现被LoRa联盟授权的第三方测试认证实验室,因此在后期大规模商用时会出现许多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泰尔终端实验室与Semtech及LoRa厂商们共同推出物联网定制策略服务,来共同确立LoRa应用的标准要求。” 此外,在政策上LoRa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2017年中国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发布了《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对于非授权频段进行限制,这对整个LoRa行业都造成极大的影响,虽然后来经过协调已经取消,但在正式的政策未出之前,这个风险也将一直存在。 对于这一点,Alistair Fulton认为:“目前工信部无管局已经接纳了Semtech及许多LoRa相关企业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了一些修改。在态度方面,我们非常支持政府对频谱进行管理,毕竟一个有序的市场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Semtech会提供更专业的数据来供政府做科学性的管理,当然我们并不能代替政府决定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同时我认为,应用才是决定技术的根本,技术没有绝对好坏,不同的应用场景采用不同的技术,技术的多样化也将让物联网更加繁荣。” 就如Semtech所言,技术没有绝对好坏,对于NB-IoT与LoRa选择而言,在技术没有相差过大时,成本便成为最优先的考虑选项。诚然,在成本上,LoRa相较NB-IoT更具优势,但两种技术在商用时也都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而这些改进的方向也将成为未来企业的机遇。 从LoRa技术引入中国至今,整个行业一直保持着野蛮生长。没有约束的市场或许能成长更快,但也容易造成互相倾轧,所以政府希望能够规范整个市场,早期的草案可能由于数据上的缺失,因此造成了一些偏颇。但在Semtech等企业提供专业参考后,相信后续出台的政策也能够充足的考虑到整个行业。回归到本质,技术就是为了应用而生,更多的应用则意味着更大的市场,所以NB-IoT与LoRa并非对立而是互惠的存在,并随着商用应用的成熟开拓出更广阔的天地。 Read more.
机会情报:阿里云首提物联网LoRa2.0概念 打造百亿级连接市场
国内物联网领军企业阿里云率先提出将进入“LoRa2.0时代”,阿里云方面表示,除了将继续加大在LoRa芯片、IP、支撑平台上的投入以外,未来还将全力打造百亿级LoRa连接,尽快实现LoRa的全面普及。 汇信了解到LoRa是低功耗局域网无线标准,最大特点就是在同样的功耗条件下比其他无线方式传播的距离扩大3-5倍,实现了低功耗和远距离的统一,在表计、安防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阿里云发现LoRa在园区以及室内场景,可以很好地解决Zigbee,FSK等无线通信中的一些痛点。汇信认为阿里云将引领LoRa1.0时代走向2.0时代,连接数将从1.0上百上千,增长到2.0的百亿级。 相关概念股: 东土科技(300353):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生产电子产品;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技术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计算机图文设计、制作;销售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电子产品。拥有基于LoRa的物联网解决方案,联合阿里等成立了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Intewell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 宜通世纪(300310):公司主营业务主要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且公司目前正在进行NB-IOT/LoRa接入技术及网络架构深入研究,将持续跟踪各种新型物联网网络技术。 东信和平(002017):公司拥有智能卡技术是物联网的技术核心,而且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国有控股智能卡供应商,产品包含卡类、读写终端类、应用工具类和系统集成等四大类产品系列。是物联网概念股。 Read more.
LoRa生态价值在延伸 大规模商用风雨之后见彩虹
作为2013年才被引入中国的LPWAN技术,LoRa的迅猛发展受到了众多行业内人士的关注。同时,LoRa技术以低功耗、广覆盖、穿透性强等特点成为物联网中不可或缺的通讯连接技术。不同于国外的顺风顺水,LoRa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不仅面临着NB-IoT的强势竞争,同时在政策上也受到了一定钳制。但在今年,除了一些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等,还惊喜的看到LoRa已与联通、广电等运营商及官方机构也逐步开展合作,这意味着LoRa的产业链在延伸,生态价值在延伸,市场渗透力越发强劲,LoRa的春天是否已经到来? LPWAN发展迅猛 LoRa强势逆袭 物联网的本质是将所有可控设备通过网络进行相互连接并能进行操控,从而达到万物互联的理想境地。但在物联网中众多设备的联网需求并不一致,有需要高速率、低延时的网络连接设备,也有设备只要求低功耗、穿透性强的连接技术,对于速率及延时并无太高要求,如智慧抄表、旱涝检测、智能农业等。 为了解决此类需求,物联网中出现了LPWAN(低功耗广域网),而LoRa则是LPWAN中的佼佼者。据IDC报告显示,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7万亿美元,而物联网设备将达到200亿台。同时当前全球已部署LoRa节点达9000万个,网关超过24.5万个,LoRa产业链正在快速增长。 对此,记者采访到了Semtech副总裁兼无线和传感产品事业部总经理Alistair Fulton,他表示:“目前Semtech在全球拥有32个芯片设计中心,在15个国家拥有销售中心,雇员超过1300名,其中有62%是工程师。当前全球已拥有100多家LoRaWAN网络运营商,在70多个国家及地区均已建设了LoRaWAN网络。我们预计到2020年末,可用的网络基础设施容量足以支持20多亿个终端节点。”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移动终端进网部射频组组长金舰表示:“预计在2020年物联网设备将超过PC、平板、智能手机存量的总合,而中国处于领导地位,全球每五个物联网研究院就有一个在中国。未来低速率物联网应用将以NB-IoT及LoRa这种典型的LPWAN技术为基础进行发展。” 迅猛发展的物联网也带来了众多行业机遇,LPWAN也是如此,但在国内NB-IoT与LoRa是发展势头最好的两大LPWAN,对于普通从业者该而言如何抉择。面对这一问题,运营商从自身角度出发分析了LoRa与NB-IoT之间的关系,中国联通物联网公司高级经理朱碧雷认为: “联通的态度很明确,我们认为LoRaWAN与NB并不是相互冲突的。虽然LoRaWAN与NB在许多场景上有业务重叠的部分,但也有互补的地方。目前运营商在NB网络覆盖上有所不足,而LoRaWAN可以在区域性业务上比NB更易落地,更快的满足客户需求。” Semtech从市场角度分析了目前两种LPWAN的现状,Alistair Fulton表示:“从Semtech的角度而言,对于当前NB-IoT的发展有些失望,毕竟NB-IoT在国内的声势很大,但发展速度却不尽如人意。当然,我认为不论是NB-IoT还是LoRa,都只是一种物联网通讯工具,而通讯工具增多有利于物联网的发展,我们也希望物联网市场能够做大。但从如今的NB版本来看,在功耗以及对于移动支持等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不过对于LoRa与NB-IoT在未来哪种会更好,坦白而言现在看三年前的文章就会发现基本没有哪家预测准确,因此也很难讲未来会如何。从Semtech的角度来看,我们只专注把自己的技术做好,更好的服务我们的客户。” 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也让LPWAN的市场急剧扩大,在中国市场,NB-IoT与LoRa无疑是LPWAN中的代表。从技术角度上来看,两者的差距并不大。从整个市场的角度而言,NB-IoT与LoRa也并不是对立存在的,物联网庞大的市场注定其所需要的连接技术注定是多样化的,更多的物联网连接技术出现,也将进一步促进物联网的发展。同时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运营商从过去的对立态度逐渐缓和,包括还有广电等国企资本的加入,为LoRa的合作形态带来革命性转变。 LoRa市场表现不俗 四个维度上成本优势明显 纵观过去几年国内LPWAN的发展,NB-IoT在运营商扶持下一直声势浩荡,但LoRa的发展之路却崎岖不平。但这并没有阻挡LoRa前进的步伐,且取得了不俗的表现,反观NB-IoT的发展似乎有些雷声大雨点小,这又是为何? 归根结底,一项新技术是否能得到广泛应用,还要取决于是否可以给用户带来较好的收益以及更低的成本。Alistair Fulton认为:“我认为成本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硬件成本、能源成本、技术研发成本以及维护成本,Semtech不仅会在硬件上对成本进行优化,也会帮助用户降低其他三个方面的成本。过去曾碰到一个用户,使用NB-IoT安装电表,本来预计电池能够使用数月,但几个礼拜便不得不更换,在能源成本上显然会比较高,同时更换时还需要人工费用,这也是一笔支出。此外我们推出了许多开源的服务及工具,可以帮助用户节省大量研发成本。同时LoRa技术本身的架构和维护都比较简单,在这方面的支出并不多。” 可以看到在成本上的四个维度中,LoRa都拥有一定的优势。而NB-IoT模组价格虽然已经跌破了20元,但目前生产厂商主要还是处于补贴之中。从目前的市场上可以看出,即使在抄表领域这块NB-IoT最大的市场上,LoRa依然保持着领先的占有率。 除此之外,在软件层面上LoRa也具备更高的性价比,Alistair Fulton表示:“采用NB或者其他芯片对于许多开发者而言成本是很高的,因为更换芯片时通常配套的软件也必须要改,同时芯片与模组的增加也让软件适配与管理的成本增加。而我们提供芯片通常软件只需开发一次,更换芯片也不用再更改软件,在这块可以节省很多成本。” 显然,如果单从成本上考虑的话,LoRa相较NB-IoT的优势更大,这一点也得到了运营商的青睐,朱碧雷表示:“目前我们的连接收入占总收入的87%,但物联网在连接这块的价值其实很低,只占整个产业链的10%,更多价值在于下游终端以及最后的项目集成,因此联通的规划是在做好现有连接基础上,逐渐向高价值服务延伸,我们规划在2020年将连接收入降到50%,同时大幅提高应用和项目集成收入。具体到LoRaWAN上,我们会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落地,一是偏远地区,在网络无法覆盖的畜牧管理或者边远地区的油田,这里可以做NB网络的补充。另一块在于公共事业管理,由于NB与LoRaWAN在业务上有重合,因此这主要取决于客户的需求,不论选择LoRaWAN还是NB我们都可以提供。” 从成本角度来看,LoRa优势更加明显。而NB-IoT作为蜂窝网络的一部分,可以利用原有的站点组网,虽然模组价格相较LoRa更高,但长期来看成本可以得到一定控制。不过就当下而言,在许多NB-IoT无法覆盖的区域,LoRa更易组网的特性将使运营商能够更快的满足客户需求。 商业应用有待成熟 虽然在成本上LoRa极具性价比,但目前在应用过程中,无论是LoRa还是NB-IoT还有诸多商用性的问题需要解决。 金舰表示:“商业应用是技术的最佳考场,以NB-IoT终端为例。国内共享单车的NB-IoT通常采用传统三个频段布网,但共享单车本身移动性较大,因此会面临移频切换的问题,但共享单车在终端上电后优先选择上次记录的频点,如果下电后进行位移,再次上电后位于不同频点时会产生未注册的情况。另一个典型问题在于平台接入,主要体现在上报数据平台不显示,接口调用无响应以及显示正确性等问题。” “至于LoRa也面临着一些商用性的问题,一个是互联互通,许多LoRa厂商并没有完全按照LoRa协议进行设计,这将造成不同LoRa网关无法做到互联互通;第二则是运行问题,与NB一样,在实际使用中会面临干扰、延时、无法下达命令等问题;第三是测试认证问题,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现被LoRa联盟授权的第三方测试认证实验室,因此在后期大规模商用时会出现许多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泰尔终端实验室与Semtech及LoRa厂商们共同推出物联网定制策略服务,来共同确立LoRa应用的标准要求。” 此外,在政策上LoRa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2017年中国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发布了《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对于非授权频段进行限制,这对整个LoRa行业都造成极大的影响,虽然后来经过协调已经取消,但在正式的政策未出之前,这个风险也将一直存在。 对于这一点,Alistair Fulton认为:“目前工信部无管局已经接纳了Semtech及许多LoRa相关企业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了一些修改。在态度方面,我们非常支持政府对频谱进行管理,毕竟一个有序的市场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Semtech会提供更专业的数据来供政府做科学性的管理,当然我们并不能代替政府决定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同时我认为,应用才是决定技术的根本,技术没有绝对好坏,不同的应用场景采用不同的技术,技术的多样化也将让物联网更加繁荣。” 就如Semtech所言,技术没有绝对好坏,对于NB-IoT与LoRa选择而言,在技术没有相差过大时,成本便成为最优先的考虑选项。诚然,在成本上,LoRa相较NB-IoT更具优势,但两种技术在商用时也都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而这些改进的方向也将成为未来企业的机遇。 从LoRa技术引入中国至今,整个行业一直保持着野蛮生长。没有约束的市场或许能成长更快,但也容易造成互相倾轧,所以政府希望能够规范整个市场,早期的草案可能由于数据上的缺失,因此造成了一些偏颇。但在Semtech等企业提供专业参考后,相信后续出台的政策也能够充足的考虑到整个行业。回归到本质,技术就是为了应用而生,更多的应用则意味着更大的市场,所以NB-IoT与LoRa并非对立而是互惠的存在,并随着商用应用的成熟开拓出更广阔的天地。 Read more.
阿里宣布将进入LoRa2.0时代 打造百亿级LoRa连接
5月20日,阿里云提出将进入“LoRa2.0时代”,阿里云方面表示,除了将继续加大在LoRa芯片、IP、支撑平台上的投入以外,未来还将全力打造百亿级LoRa连接,尽快实现LoRa的全面普及。 从1.0到2.0 的五个变化 LoRa(Long Range Radio)是semtech公司创建的低功耗局域网无线标准,它最大特点就是在同样的功耗条件下比其他无线方式传播的距离扩大3-5倍,实现了低功耗和远距离的统一,在表计、安防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作为物联网行业的领军企业,阿里云从2018年就开始在LoRa领域投入重兵, 推出了包括达尔文计划、天空物联网等在内的一揽子LoRa项目。2018年,LoRa正在开启1.0时代。 阿里云将引领LoRa1.0时代走向2.0时代,据相关人士介绍,这其中将经历5大变革。 首先是客户的变化,使用LoRa技术的客户从行业头部客户变成了市场长尾客户。因为在初期,只有头部客户具备相对敏锐的商业意识,也是行业的领导和突破者, 包括LoRa的各种解决方案也是从行业头部客户开始进行应用,但到2.0时代,长尾市场的小微型客户也已经开始被影响,开始逐渐使用LoRa技术和应用了。 其次,客户数量的增加将导致LoRa引用场景发生变化,如果说1.0的LoRa是室外场景为主,那么2.0时代就是以室内为主了,早期LoRa的应用因其广域低功耗的特性,都被应用在园区、社区、城市等室外场景,到2.0后,LoRa开始在室内与IoT Wifi开始对比,而由于特性的优势,LoRa只需要一个网关便可以覆盖室内环境下面的所有角落,实现零盲点覆盖。 当场景改变后,需求也开始出现变化。1.0时代,LoRa更多的需求是水表、门磁等硬件设备。对于客户来说,这样单一的硬件需求已经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市场。2.0时代,已经更多的会涉及到某个场景化的需求,比如一套小区安防解决方案、比如一个家庭的老人看护方案,而这样的方案,往往也包含了多个硬件设备的组合。 而多个硬件设备组合,也将对产品的可用性提出新的要求,1.0时代对LoRa产品安装主要是施工服务,而如今则更多是即插即用。阿里云方面表示,以前更多是园区、城市、社区等项目的施工工程安装,如今室内长尾客户从网关的安装到终端的安装都已经转变为即插即拔的方式,客户拿到手之后可自己通过几分钟时间即可以实现安装配置,实现普惠连接。 最后再看连接数的增长,从1.0上百上千,再到2.0的百亿级。阿里云方面表示,目前很多做LoRa硬件的公司都有自己的NS(即核心网网络管理平台),但由于多数是通过项目来进行实施和交付,所以单个项目的终端连接数都不大,小则几百上千,大则几千上万,当进入到长尾市场后,需求客户会增长到亿级甚至十亿级的规模,相对的传感器终端的使用也会变成十亿甚至百亿级的规模,未来LoRa的私有协议的应用会慢慢的受到挤压,而LoRaWAN标准协议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芯片、IP引来全面爆发 事实上,自阿里云进入到LoRa联盟,并成为理事单位后,推动LoRa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完成了高速飞跃。在芯片领域,阿里云和多个合作伙伴推出了LoRa系统芯片,相对于传统的32位MCU,LoRa系统芯片更具有成本优势,例如翱捷科技(ASR)发布的LoRa系统芯片ASR6505,这是继ASR在2018年9月推出LoRa系统芯片ASR6501/6502后,ASR推出的第三款LoRa系统芯片,ASR LoRa系列产品目前已能支持几乎全部行业应用及产品解决方案。目前ASR LoRa芯片已与200多家客户进行合作。 在IP层面,阿里云取得了Semtech知识产权授权IP,这是Semtech在全球继ST(意法半导体)之后第二次授权LoRa IP,也是首次在国内授权。这也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上的标志性事件。 在支撑能力上,阿里云推出了物联网络管理平台(Alibaba Cloud Link WAN,以下简称Link WAN)为LPWAN行业应用提供了强大可靠的管理平台。目前Link WAN在国内已经为用户提供百万+的LPWAN链接管理能力,同时也针对运营级客户,提供专业版的授权,内容包括多项运营级的产品功能,同时与阿里云物联网安全能力紧密结合的安全生产,包括室内ClassB、中继、组播、边缘服务与OTA等能力,服务的用户包含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大型企业集团,也包括各种中小企业以及长尾市场。 未来将突破生态边界 经过在各行各业中的商业尝试,阿里云发现LoRa在园区以及室内场景,可以很好地解决Zigbee,FSK等无线通信中的一些痛点。在网络可靠性,功耗、移动性等方面都为未来IoT设备以及IoT服务提供了多更多的可能性。未来,随着更多的LoRa芯片的推出,以及进一步降低LoRa芯片的能力。 Read more.
物联网市场需求变化正推动LoRa走向2.0时代
自去年云栖大会上,阿里云首次提出“达尔文计划”,并提出了“现在,每个家庭都有WIFI。将来,每个企业都会有LoRa”的发展愿景后。现在,阿里云首次提出LoRa 2.0概念,并希望未来能够达到百亿级连接规模。 阿里云认为,虽然,现在很多人认为LoRa的主要对手是NB-IoT,但是经过阿里云在各行各业中的商业尝试,发现LoRa在园区以及室内场景,可以很好地解决Zigbee,FSK等无线通信中的一些痛点。在网络可靠性,功耗、移动性等方面都为未来IoT设备以及IoT服务提供了多更多的可能性。随着阿里云授权LoRa芯片的推出,以及全新的、更开放的LoRaWAN标准协议的应用,阿里云相信LoRa能快速突破目前的生态边界,进军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 阿里云认为,客户、应用场景、需求、产品可用性的变化以及连接数增长正在推动LoRa从1.0时代走向2.0时代。 客户正从行业头部客户转向市场长尾客户 在之前的物联网发展中,由于行业头部客户都有相对敏锐的商业意识,也是行业的领导和突破者,所以物联网已经在它们当中进行应用。 现在,长尾市场的小微型客户也已经开始使用LoRa技术和应用。LoRa需要满足这些新客户的需求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应用场景从室外走向室内 随着LoRa物联网应用走向长尾市场,LoRa应用场景已经开始往室内场景环境发展。 相对于wifi和蓝牙这样的产品,LoRa所具备的广域覆盖和低功耗特性,可实现一个lora基站就能覆盖室内环境下面的所有角落,实现零盲点覆盖,在室内环境下有着不可取代的优势。 从需求的变化,单品到场景 进入到室内场景意味着LoRa正从提供单品走向提供场景解决方案。 对于很多客户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场景解决方案来解决他们的一个问题或者某个痛点的需求,例如门磁+人体感测+按钮,如果放在室内环境下,就可以组成一个小环境下的安防场景方案; 在例如门磁+加速度传感+人体感测+手环,放在住家环境下也可以组成一个人员看护的场景方案。相对于购买某个或者某及个单品来说,客户更愿意去购买一个场景。 从产品的可用性上,施工服务到即插即用 从头部客户走向小微客户、从单品到场景,意味着,使用LoRa的人正变得不专业,他们不了解LoRa,他们需要的是无需设计、施工、插上设备就能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为此,阿里云正致力简化LoRa施工应用,改变物联网高门槛的局面。 阿里云可提供从网关的安装到终端的安装都需要即插即拔的方式,客户拿到手之后可自己通过几分钟时间即可以实现傻瓜式的安装配置,可大大降低LoRa技术和应用的使用门槛,真正意义上的去实现普惠连接。 全新的协议和管理平台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些改变无疑将让LoRa连接数越来越多,未来肯定会从万级走向亿级。但目前很多做LoRa硬件的公司都有自己的NS(即核心网网络管理平台),但由于大量还是通过项目来进行实施和交付,所以单个项目的终端连接数都不大,小则几百上千,大则几千上万。 当进入到长尾市场后,需求客户会增长到亿级甚至十亿级的规模,相对的传感器终端的使用也会变成十亿甚至百亿级的规模,未来LoRa的私有协议的应用会慢慢的受到挤压,而LoRaWAN标准协议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那也意味着对于NS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都会提出非常高要求的保障。 阿里云如何引领2.0时代 为了推动LoRa走向2.0时代,阿里云已经在芯片、IP授权、管理平台等方面助推LoRa发展。 在芯片上,之前LoRa芯片只有Semtech一家企业掌握着LoRa芯片命脉,人们担心LoRa芯片不够丰富不能支撑LoRa大规模发展。 而从去年云栖大会,阿里云与Semtech签署授权协议后,ASR已经推出了ASR6501/6502、ASR6505三款芯片可支持几乎全部行业应用及产品解决方案。 2018年9月推出的ASR6501/ASR6502是一款采用超低功耗LoRa集成的最小尺寸的单芯片SiP。支持最全LoRa频段。采用先进SiP方案,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发射功率,是LPWAN芯片领域的佼佼者。 ASR6505是基于SX1262设计的全频段LoRa芯片,支持150MHz ~ 960MHz,客户一次设计即可满足全球应用需求。ASR的单芯片,小尺寸,高集成度LoRa_SiP有利于LoRa模块的成本降低和市场放量,ASR丰富的射频通信技术积累,可将模块做到标准化、最优化,为客户提供硬件turn-key。 目前ASR LoRa芯片已与200多家客户进行合作,产品已导入光宝科技、海华科技等模组大厂,以及利尔达、慧联无限、瑞兴恒方、门思、唯传、利永贞、上海顺舟、厦门四信、浙江川智、南京芮捷等多家方案商。 在支撑能力方面,阿里云希望自己推出的阿里云物联网络管理平台(Alibaba Cloud Link WAN,以下简称Link WAN)能够改变目前LoRa管理平台各自为战的局面,形成平台合力,为LoRa提供最广泛稳定的管理与接入支持。 据悉,阿里巴巴的Link WAN平台与国际联盟最新标准紧密切合,在国内以领先者的地位推出各种最新的功能,相容最新LoRaWAN 1.1/1.0.2、ABP/OTAA、Class A/B/C等等,来支持合作伙伴运营网络与接入各种垂直应用。 目前Link WAN在国内已经为用户提供百万+的LPWAN链接管理能力,同时也针对运营级客户,提供专业版的授权,内容包括多项运营级的产品功能,同时与阿里云物联网安全能力紧密结合的安全生产,包括室内ClassB、中继、组播、边缘服务与OTA等能力,服务的用户包含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大型企业集团,也包括各种中小企业以及长尾市场。 据悉,青萍科技已采用基于ASR6501的LoRaWAN模组以及阿里云IoT 的LinkWAN物联网平台,向线下零售和电力行业客户提供温湿度监控解决方案,提高了监测及时性和准确性,降低了相关业务所需的人力成本,快速达成了投资回报(ROI),并计划向热力、生鲜配送等领域拓展。 Read more.
“泛在电力物联网”引爆市场:电网投资的下一个风口
本文出处:中山市物联网协会 前言: 近日“泛在电力物联网”强势登顶股市热度榜。电网产业链个股疯狂大爆发,涨停股占据两市涨停股数量的三分之一,牢牢占据着最核心的热点板块地位。泛在电力物联网带来从终端感知到云端智能应用的全产业链投资机遇。 泛在电力物联网架构由下至上可分为感知层、通信层、平台层、应用层。其建设可带动从终端感知的现场采集部件、通信接入、LTE-230电力专用网、国网云平台以及对内业务和对外业务的线上应用的全面IT系统建设需求提升。 根据智能输配电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数据显示,建成后的泛在电力物联网预计在2030年将接入超20亿终端设备,或将推动千亿级电力信息化建设需求,相关电力IT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什么?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成为当下国网最重要任务。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计划已经酝酿一年有余。 在2018年年初,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工作会议上已提出要打造全业务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智慧企业,引领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建设。 此后华为与南瑞信通积极响应,推出IoT-G230MHz“使能全业务泛在电力物联网”方案(其是基于4.5G,面向5G的解决方案,通过电科院测试,具有全频段,抗干扰等9大优势),之后电科院副院长王继业发表专题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架构形式,产业关注度逐节提升。随着如何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概念的明晰,国网对其部署的节奏也在加快。 今年两会上国网正式提出建设“三型两网”的战略目标(两网: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规划。 3月8日国网董事长寇伟及众领导于北京召开“泛在电力物联网”专项部署工作会议,董事长寇伟表示国网“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快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战略地位之高不言而喻。 会议提出两阶段战略建设安排,至2021年初步建成网路,基本实现业务协同和数据贯通,初步实现统一物联管理等目标;至2024年建成该网路,全面实现业务协同、数据贯通和统一物联管理等要求。 作为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具有状态全面感知等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泛在电力物联网由国网层面统一推动望加速推进相关企业的业务拓展。 如何理解泛在电力物联网? “泛在网”即广泛存在的网络,它以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能顺畅地通信为目标。 泛在电力物联网,就是围绕电力系统各环节,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具有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其实质是实现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通信信息资源的(互联网、电信网甚至电力通信专网)结合,从而形成具有自我标识、感知和智能处理的物理实体。具有连接的泛在性、终端的智能化、数据的共享性、服务的平台化四大特征。 强调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意在何为? 泛在电力网是坚强智能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的必要环节。 国网规划2020年全面建成智能电网,当前已具备坚实基础。 2019年1月,国家电网公司在北京召开两会,会上提出了建设“三型两网”的目标,所谓的两网,指的就是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 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骨干网架和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坏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一体化融合的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现代电网。 我国自2007年华东电网提出“智能电网可研项目”以来,已经过10余年,目前国内配网自动化与智能电表覆盖率都实现了明显的提升。依照国网规划,2020年将全面建成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细分目标又可以划分为发电、线路、变电、配电、用电服务、调度环节和通信信息平台七大方面。目前智能电网运行顺利,而泛在电力物联网尚存在难点。从“两网”看,智能电网运行得到了市场充分考验。 而主要靠“大云物移智”等新型信息通信技术支撑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存在着难点—电力行业有着一系列的特殊性,如电力产品产供销瞬间完成、不能储存、投资短期难以见效、社会效益无法用财务衡量计算等,“大云物移智”要结合电力领域中的特有属性来应用。 能源互联网是顺应能源发展的必然形态 建设运营好“两网”,其最终目的为了实现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目标追求。 能源互联网的构成,需要智能电网与泛在电力物联网“两网”的深入融合,因此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不可或缺。 能源互联网是源、网、荷、储、人等各能源参与方互联的基础平台,能源参与者可能同时具备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双重身份,实现多种能源的相互转化和优化配臵,通过能源流、业务流和数据流的三流合一,实现“互联网”式的双向交互、平等共享及服务增值。 能源互联网属于典型的工业物联网,以电网为网络枢纽,连接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通过先进信息、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建设发、输、配、用、储等环节的互联互通、全息感知、高效分析、智能控制、灵活共享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实现能源供需的实时匹配、安全经济、智能响应、高效服务。 两网融合战略是破解当前传统电力行业瓶颈的有效途径 新能源占比提高导致电网形态发生变化、电改降费导向使传统电力企业经营遭遇压力和数字互联经济促社会经济形态发展变化是当前电力行业面临的三大突出问题,能源互联网是顺应能源和数字信息融合发展趋势的产物,望解决上述问题,而建设泛在互联网是发展变革的有效前臵途径。 我们认为国网提出的“三型两网”建设能源互联网战略是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的的有效途径,未来基于5G、人工智能等众多互联网技术和模式,望对传统电网进行赋能。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国网“三型两网”战略目标的重要拼图 2019年1月,国家电网公司在北京召开内部两会,会上提出了建设“三型两网”的目标,三型指的是建设具有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特征的能源互联网企业,两网指的是建设运营好坚强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认为:“国家电网提出的“三型两网”战略,“三型”是目标,而“两网”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坚强智能电网,主要指能源的供给侧,或者说电力供给侧,主要强调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多级电网的协调发展,也就是“坚强智能电网”。它非常关键,也是中国能源和电力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必须有的基础支撑。 泛在电力物联网,侧重用户侧或者说能源的需求侧,指利用“大云物移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慧城市)等先进信息通信技术,促进能源需求侧实现多元化、低碳清洁化、综合化发展,提升能效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用能、运维成本不断降低,也更好满足用户对多种能源的需求。 由此可见,供应侧的坚强智能电网和需求侧的泛在电力物联网,二者“一供一需”,密切相关、无法割裂。长远来看将促进源-网-荷-储的协调互动,减少“三弃”,切实弥补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短板。 “两网”之间的互动,是需求侧与供应侧的互动,即坚强智能电网与泛在电力物联网能够实现协调互动,—这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提出“两网”的重大意义。 发展泛在电力物联网能带来多大的市场潜力? 泛在电力物联网分为终端、网络、平台、运营、安全五大体系。 2018年国家电网提出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概念,着手打造SG-eIoT。根据规划来看,整个“SG-eIoT(electricInternetofThings)”系统在技术上将分为终端、网络、平台、运维、安全等五大体系,打通输电业务、变电业务、配电业务、用电业务、经营管理等五大业务场景,通过统一的物联网平台来接入各业务板块的智能物联设备,制订各类电力终端接入系统的统一信道、数据模型、接入方式,以实现各类终端设备的即插即用。 电科院副院长王继业提出ACNET信息通信系统,进一步明确泛在电力物联网在未来电网中所起的作用。 构建ACNET支撑技术体系,通过数以亿计的传感器,进行物理量、电气量、状态量、环境量、行为量等信息物理全感知;信息传输系统将以5G通信技术为起点,结合高密度的卫星系统,形成空天地一体化通信平台; 存储和运算设备将基于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平台,采用先进芯片技术、协同计算技术等,极大提升计算力,形成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超级计算机”。 整个架构中具体可以分为终端信息收集器(传感器、RFID等)、边缘计算、通信网、云平台、人工智能五个层次,同时卫星和5G技术形成的信息传输系统将成为泛在网络实现的关键力量。 边缘计算 边缘计算的核心是一个开放分布式平台,即在网络边缘靠近数据源就近提供网络、计算、存储及应用服务,满足了行业数字化转型在联接、智能、实时、数据优化和安全的诉求。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实验平台组副主席胡晓晶指出,“边缘计算是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云与物联网产业的关口。” 据IDC数据统计,到2022年将有超过500亿的终端与设备联网。未来超过75%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侧分析、处理与储存。 通信网通信网具体可以划分为三大网络—骨干通信网、配电通信网和终端接入网 骨干通信网 跨域光缆路由匮乏、SDH带宽受限、通道定制化和服务差异化能力不足,无法满足长距离输电、大范围消纳、远距离互动等业务大带宽、高可靠、超低时延、高精度同步的承载需求。 基于M-POTN构建极简架构(1种技术1张网)、长距离大容量(1000km、单波100G)、低时延高可靠、带宽按需调整、业务极速开通、全网同步(ns级)的新一代认知承载网,实现网络即服务(NaaS)。 配电通信网 […] Read more.
从IoT World 2019看全球IoT发展趋势:LPWAN将是更廉价更巨大IoT爆发的关键
作者:张国斌 (发自美国硅谷圣克拉拉) 美国时间5月14日,IoT World2019在美国硅谷圣克拉拉会议中心举行,今年的主题是“工业与IOT的交互”,从大会主题演讲内容和现场产品展示来看,随着5G的商用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大面积落地,IoT市场已经全面爆发,并呈现出九大趋势。 趋势一:IoT市场快速膨胀 在主题演讲之前,分析咨询机构Ovum IoT Practice负责人Alexandra Rehak与咨询公司Heavy Reading IoT高级分析师Steve Bell共同分享了 IoT研究的一些数据, 据公布的预测数据,到2023年,全球联网的IoT设备会达到230亿,同时IoT的营收会跃升到8600亿美元!增速惊人! Alexandra Rehak(左)与Steve Bell(右) 全球IoT市场发展预测 趋势二  四个关键趋势驱动IoT2019年加速演进 他们在演讲中指出,新的商业模式、5G与AI、垂直化发展和赋能技术都在推动IoT在2019年加速演进 趋势三、未来企业IoT方面的竞争是数据 Steve Bell认为对企业而言,目前企业IoT最大的挑战就是数据,涉及数据的隐私安全保护、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以及数据与目前IT的关联,这三点阻碍了企业IoT的部署,其他的阻碍因素包括执行复杂度、缺乏好的商业模式、缺乏有力的支持组织等。 其实很多本土企业也面临这个数据挑战,例如目前很多本土家电巨头企业都在打造联网的家电,如何深入挖掘家电联网数据的价值?如何更好的实现数据云化管理都将成为未来家电企业的竞争核心,延伸开来就是未来IoT企业竞争的不是硬件了而是在数据的增值和管理上。 在本次IoT World2019展会上,我注意到有很多与IOT相关的软件公司参展,他们擅长在数据挖掘、云支持方面,今年IoT World也将登陆深圳如果这些软件企业登陆深圳无疑是本土IoT 企业的福音。 趋势四  、各种LPWAN技术竞争结果明朗化,NB-IOT应用更多 由于物联网是碎片化应用场景,因此催生出很多新的无线通信联网技术,针对低速率、低功耗、远距离、大量连接的物联网应用,LPWAN(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低功耗广域网)应运而生,各种技术竞争激烈。 各种LPWAN技术 总的看来,LPWAN 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作于未授权频谱,例如 LoRa、SigFox 等技术;另一类是工作于授权频谱下,如 3GPP 支持的基于蜂窝通信的 LPWAN 技术,如 EC-GSM、LTE-MTC、NB-IoT等。前者起步较早,在市场和生态链布局上占有先发优势,而后者“出身”起点高,有一大票运营商支持。 各种LPWAN 技术指标对比 LORA联盟在北美,欧洲,非洲和亚洲拥有约400家成员公司,其创始成员包括IBM,MicroChip,Cisco,Semtech,Bouygues Telecom,Singtel,KPN,Swisscom,Fastnet和Belgacom。LoRaWAN是由LoRa联盟管理的开放标准网络层。然而,它并不是真正开放的,因为实现完整LoRaWAN堆栈的底层芯片只能通过Semtech获得。基本上,LoRa是物理层:芯片。LoRaWAN是MAC层:用于启用网络的软件。LoRa 基于 线性调频扩频调制,它保持了像 FSK 调制相同的低功耗特性,在核心技术专利方面,LoRa真正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专利均被 Semtech 所掌握,这样对本土企业发展LoRa不利。 SigFox 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总部位于法国 Labège […] Read more.
智能经济时代出现雏形,可信计算助力数据共享
5月7日,算力智库首份《智能经济时代初现雏形——数据赋能至上,数据共享先行》报告发布,对智能经济的定义及其特征进行了阐述,并以全景+细分的方式介绍了目前智能经济从技术到应用的最新成果。 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国首次提出了“智能+”的重要战略。这无疑昭示着智能经济时代即将来临。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可信计算、边缘计算、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集群呈现“核聚变”式爆发的态势,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新基建”正在形成新的社会运行操作系统,以智能化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已初现雏形。 这种智能化的新经济形态被称为“智能经济”。算力智库梳理整合了最新的智能技术,并从底层技术到应用发展的不同层次进行分类介绍,以期通过《报告》清晰地阐明目前智能技术的最新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数字经济”到“智能经济” “数字经济”的核心是信息化,在互联网时代下,通过信息技术整合信息流通渠道,改变信息获取方式式,打破线下地域的壁垒,减少大量边际成本的形式,都是数字经济的一部分。 与之对应的是“实体经济”,但随着信息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运用愈发成熟,“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界限在愈发模糊。这种界限的打破其实是新技术对世界的不断改变,而“智能经济”的到来将会放大这种改变。 信息数据处理层面的变化,海量信息的处理演化出大数据的概念。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阿里巴巴就是通过对购物的大数据分析达实现个人精准推送商品的目的。 而人工智能的出现,则是大数据处理的再一次升华。与大数据不同的是,人工智能的目的不在于对比和分析,而是为了辅助和代替人类的决策。 如同大数据向人工智能的演变一样,数字经济到智能经济的演变是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人机协同为主要生产和服务方式,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终极价值追求方向。 从数字经济到智能经济,是在对信息数据应用基础上自然形成的演变。数据在线是智能经济的重要载体,建立起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精准映射、实时反馈机制,构成“一体”。数据赋能使得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数据流通使得协作关系得到了重塑,数据赋能和数据协同构筑智能经济双引擎,构成“两翼”。《报告》首次系统总结出智能经济“一体两翼”的框架特征。 解剖智能经济“新基建” 智能经济如何运行?需要用到哪些技术?《报告》通过通信层、算力层、数据层、算法层、PaaS层、SaaS层六个维度详细剖析智能经济从最基础的通信技术到应用落地方向的全景图。 其中,通信层是实现智能经济的通讯技术支撑,包括5G、NB-IOT等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在向高速率,低时延及高可靠性发展的同时也在向低速率、低功耗及大连接方向演变。其中,高速率业务驱动无线通信技术向5G发展,中低速率业务驱动无线通信技术向以NB-IoT为代表的LPWA技术演变。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5G和NB-IOT方面的发展都处于全球领先的位置。 算力层中,主要包括云计算、边缘计算和可信计算,相当于人体的脊椎和四肢,是数字经济的信息技术支撑。伴随着终端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平台侧的云计算、边缘侧的边缘计算以及可信计算等新技术呈现出并行发展的趋势,物联网正向“智联网”演变。 数据层主要包括数据分析、数据流通,相当于人体的血液。在智能经济时代,人、事、物都在实时被数据化,真正使得在线成为常态。事实上,只有在线产生的数据,才能够用于量化决策与预测,也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数据业务化,创造新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算法层相当于人体的大脑,也是数据处理的核心。目前算法主要有集中式算法与分布式算法两个方向。集中式算法即深度学习,其软件框架及工具集是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核心要素。 PaaS层主要列举了语音交互、计算机视觉、跨链、隐私保护四个热门领域。PaaS层的发展无疑是智能经济实现落地应用的引擎,也是商业社会实现智能经济飞跃的重要“基建”。尤其以语音交互和计算机视觉的结合,将成为实现机器智能的重要手段。 SaaS层:主要包括通用型应用和垂直型应用。通用领域包括CRM、ERP系统,帮助企业通过智能管理实现更高效的沟通协作。垂直型应用即为智慧金融、智慧医疗和智能汽车等引领的智能升级浪潮。 报告中多次提到了数据在智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数据是智能经济的发展基础。 因此,数据可以说是现代商业社会的重点争夺对象。报告中对智能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做了一些技术趋势的预判,其中,数据的流通和安全是接下来要重点解决的主要课题。 在区块链技术在数据的流通和安全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 报告指出,可信计算是解决数据在流通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的主要方式。区块链技术是可信计算的重要方向之一,其链上数据的不可伪造、不可篡改、完整可溯等特性为数据安全提供了重要解决方案,解决数据流通过程中的信任问题。 但是区块链技术目前也面临着性能、吞吐量、成熟度等问题,报告以跨链技术为代表,介绍了目前区块链解决其短版的方式。 报告称:“在提高性能方面,跨链、分片等技术进展较快,同时,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领域同样发展活跃,业已成为新的核心关键技术方向。” 虽然报告未能预测未来智能经济高度发展后的社会形态,但是可以确认的是,无论是数字经济也好,智能经济也好,新技术的演进为人类社会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是毋庸置疑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