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成为万物互联网络的一个重要分支。NB-IoT构建于蜂窝网络,只消耗大约180KHz的带宽,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UMTS网络或LTE网络,以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

NB-IoT是IoT领域一个新兴的技术,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也被叫作低功耗广域网(LPWAN)。NB-IoT支持待机时间长、对网络连接要求较高设备的高效连接。据说NB-IoT设备电池寿命可以提高至至少10年,同时还能提供非常全面的室内蜂窝数据连接覆盖。

LPWA物联网应用站通过本栏目为您整理和收集的NB-IoT最新市场与商业应用信息,帮助您了解NB-IoT物联网市场行业动态,分析行业方向与前景,传播企业品牌方案和实际客户需求,也帮助LPWA从业者把握这些市场机会。

中国移动将集采8-10款NB单模模组产品,总采购量不超过500万片
中国移动发布公告,将集采8-10款NB单模模组产品,总采购量不超过500万片。 500万片的规模足以秒杀此前中国电信50万片、中国联通350万片NB模组的采购规模。 这是继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后,NB-IoT模组市场的又一次盛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集采的模组为NB单模模组,中国移动对NB的热情可见一斑。 没有限价、没有规定几家中标 此次,中国移动500万片NB模组集采除了在规模上秒杀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外,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集采最大的不同是,中国移动并没有限价,也没有规定最终要几家企业中标。 此前,中国电信50万片集采仅一家中标,虽然能让中标企业产生规模效应,降低产品开发成本,但对于整个模组产业来说意义不大。 而中国联通的350万片限价为35元/片,利润极低。这十分考验中标企业在成本控制、大规模生产等方面的能力,只有模组大厂才能消化中国联通350万片的大单。 而此次,中国移动的集采在投标条件上无疑宽松了许多,也许此次真正能够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早已大手笔布局NB产业 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形成了全面覆盖云-管-端的物联网能力。尤其在网络上,中国移动更是大手笔投入。在去年,中国移动便发布2017-2018年窄带物联网天线集采,总量为111万面,采购内容为窄带物联网天线(单频900MHz)和窄带物联网天线(双频900/1800MHz)。同时,中国移动还启动2017-2018年蜂窝物联网工程无线和核心网设备设计和可行性研究集采,工程费达395亿元;此外,中国移动还开启了相关的网络勘察采购,涉及金额也达到了15.6亿。 目前,中国移动已实现348个城市NB-IoT连续覆盖和全面商用,年内将实现全国乡镇以上区域连续覆盖。 在模组上,中国移动不仅推出了多款自主品牌NB模组,而且在去年还投入10亿元补贴NB模组产业。 在平台上,中国移动打造了OneNet、OneLink平台,帮助用户更好的利用物联网。例如,OneLink具有业务运营、应用集成、NB-IoT专项接入、国际业务拓展、安全防护等能力,可提供了7大类共120多个API服务。 在终端上,中国移动自主研发品类丰富的智能硬件终端,2017年已实现销量超1400万台。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车联网、共享经济、智能抄表、智慧园区、安防监控等行业。 为NB产业注入强心剂 此次,中国移动500万片NB模组的集采规模,无疑给NB产业注入了强心剂。随着,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厂商宣布进军物联网市场,并且押宝LoRa,让人们明显感到LoRa声音好像比NB还大。 尤其是,互联网厂商善于炒作和讲故事,更是让人们感觉LoRa更为灵活和充满活力。 同时,阿里、腾讯等在工业互联网、政企市场的布局,尤其是阿里云、腾讯云等在行业市场的落地,正为物联网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 以阿里为例,日前,阿里云发布了“达尔文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包括平台、芯片和微基站在内的全链路生态服务,从而全面推动广域物联网技术LoRa的覆盖与普及,实现让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LoRa网络,交付给企业一张自有可控的物联网。 无疑,阿里、腾讯的大力投入,让LoRa产业迎来了春天。同时,阿里、腾讯等的宣传也让LoRa声量比NB大了许多。 此次,中国移动集采无疑为NB产业注入了强心剂。而且,中移物联网公司营收尽快达到百亿元级别,模组销量突破1000万片的预期,无疑更给NB模组市场迎来更大的需求。 Read more.
物联网技术领域的NB-IoT,已成为了当前社会的主流连接技术
第一届中国无线电大会在北京亮马河会议拉开序幕,当日大会的压轴戏是一场“IoT连接技术的发展”的圆桌会议,共有七位物联网届的大拿出席了本次圆桌会议,为大家带来一场有关“物联”的饕餮盛宴。 从左至右,依次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科技委主任蒋林涛,中国电信物联网分公司副总经理朱明,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肖善鹏,LoRa联盟代表、腾讯云AI平台&物联网总经理张文杰,Zigbee联盟中国成员组主席、Signify(原飞利浦)标准与法规部亚洲区总监宿为民、Sigfox大中华区总经理吴鸣和国际雾计算产学研联盟大中华区主任杨旸。 五位“推波助澜者”和一位“雾计算者” 圆桌会议伊始,主持人蒋林涛说,当前认为人与人之前的通信差不多到极致了,物联网“应运而生”,物联网的市场会越来越大,人们普遍认为物联网的未来是一片蓝海,而这个会议里的有五位是未来蓝海的“推波助澜”者,还有一位“雾计算”——未来蓝海的“加速者”。 此次会议主要围绕大家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物联网的低功耗问题、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分析以及当前物联网目前的部署和应用等问题来讨论。此次会议让大家了解到了物联技术当前取得的一系列进步,物联网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物联网在当前遇到的一些问题。 物联网连接数越来越多,对应着的物联网的市场也越来越大,针对不同的应用,没有一家物联网技术是可以“通吃”的,这就有了各种物联网技术的“炫技”表演,展现自己的技术,而各种物联的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构建万物互联的时代。 物联网技术领域的“大哥”——NB-IoT 在中国市场,电信阵营的大力支持,政策的倾斜,以及NB-IoT本身作为移动蜂窝网络具有广覆盖、可移动以及大连接等特性,能够带来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成为了当前的主流连接技术。 运营商在行业关注的NB-IoT深覆盖问题上表示,目前能保障地下一楼的覆盖,但在地下二楼的覆盖上有些困难,不过针对需要,可以对地下二层,建立“物联小站”,来保障物联网的深覆盖,由于成本过高,并不能普及。运营商表示,在未来继续改善NB-IoT在低功耗、成本、低时延和深覆盖中的问题,为大家带来更好的物联网体验。 “二弟”——LoRa 而最近一直大火的LoRa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一直以来,LoRa技术便备受政企行业用户的青睐,不少政企行业用户因为业务特征,倾向于自主、可控的专用网络,而LoRa技术以及LoRaWAN规范因为灵活、低成本部署的优势,成为国内大量非运营商用户的优先选择。 而针对大家一直关心的LoRa芯片问题,LoRa联盟的代表张文杰表示,其实能生产LoRa芯片的企业并不是只有美国一家企业,在中国至少有一家企业可以生产这种芯片。 物联网技术“众小弟”的同台竞技 而发展较早的Zigbee技术,在智能抄表领域其实有着很深的造就,与NB-IoT的某些业务会有冲突,但Zigbee联盟的代表宿为民认为Zigbee的业务不仅仅是智能抄表,到2022年智能家居的市场价值达到540亿美元,而Zigbeede连接技术在智能家居市场上有很大的份额,Zigbee将继续推动开放标准,激发物联网创新。 作为低功耗物联网的代表——Sigfox,其实在国内并没有很深入的发展,因为频谱的限制等原因,Sigfox低功耗物联网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Sigfox的代表吴鸣认为,作为低功耗物联网物联网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通信技术,对于提高人力和能源管理的效率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多中种不同的无线技术来解决智能设备和管理平台的不同连接需求。低功耗物联网技术的出现,都为整个物联网市场带来了创新的方案。他相信在未来,低功耗的物联网在国内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利用。 作为雾计算的代表杨旸表示,雾计算作为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的补充,灵活分散的雾计算会不断成为物联网战略的重要技术,为物联网的发展“加速度”。 没有一种连接技术“通吃”的局面 会后,来自NB-IoT、LoRa、Zigbee和Sigfox等技术的各位代表示,在物联网市场,没有一种连接技术实现“通吃”,未来物联网的市场会越来越大,我们不是竞争者,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对物联网技术有不同的需要,会携手合作构建开放生态共赢万物互联的时代。  Read more.
NB-IoT和LoRa各有优势,在产业应用上形成了两大阵营
伴随着物联网的持续升温,业界关于低功耗广域物联网(LPWAN)几种技术的发展前景一直争论不休,尤其是随着近期阿里发布天空物联网计划,关于NB-IoT和LoRa孰优孰劣的争论变得更为激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两种技术的发展前景? 从技术性能上看,NB-IoT和LoRa略有差别,可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从产业链角度看,两种技术在组网方式、频谱资源、芯片供应上各有优劣势;从产业发展角度看,NB-IoT有三大运营商强力推动,LoRa则有阿里、腾讯、广电、思科等力挺,两大阵营实力可谓不分伯仲。 正如在移动网络非常发达的今天,Wi-Fi网络仍然不可或缺;未来的物联网环境中,NB-IoT和LoRa将长期共存,而LoRa由于特殊的技术特性和产业特点,将会以类似于Wi-Fi的角色长期存在。 性能略有差别,应用场景不同 NB-IoT是由3GPP定义的物联网窄带射频技术,是一种低功耗、广覆盖、超远距离、超大连接量的蜂窝通信技术;LoRa是由美国Semtech公司推出的一种基于扩频技术的超远距离无线传输方案,是一种低带宽、远距离、低功耗、连接量多的物联网通信技术。 NB-IoT和LoRa都属于远距离传输技术,测试表明,在一般的空旷环境下,30dBm功率、433MHz频段的LoRa通信稳定距离可在5km以上;NB-IoT信号覆盖范围取决于其基站密度和链路预算,一般通信稳定距离可以达到15km。在速率方面,NB-IoT的速率小于100kbit/s,LoRa的则为0.3~50kbit/s。在成本方面,NB-IoT的模块成本为5~10美元,LoRa的模块成本为5美元左右。在终端电池方面,LoRa相比NB-IoT可以实现更长时间的电池续航。 相对于技术上的些许差异,NB-IoT和LoRa在频率使用上的差异更为重要。LoRa工作在1GHz以下的非授权频段,无需申请即可进行网络建设;而NB-IoT使用的是运营商的频段,属于授权频段。这一差异决定了NB-IoT主要依赖运营商的基础网络设施,网络是否可用取决于运营商;而LoRa则可以灵活独立建网,企业可以在任何需要的地方进行部署。 上述频谱的差异,也决定了用户使用NB-IoT需要付出额外的通信费用,另外部分企业会对数据通过运营商网络是否安全而心存顾虑。 可以说,NB-IoT和LoRa各有千秋,难分伯仲,两种技术具有不同的技术特性和商业特征,决定了在应用场景方面会有所不同。从目前应用领域来看,NB-IoT擅长于电表、金融POS、工业设备等对传输速率、通信频率、传输时延有较高要求的高质量业务;而LoRa则更擅长于农业、物流等低成本、定位精准的场景。两者虽然存在重合领域,但没有一个技术能满足所有场景,共生共存将是未来常态。 LoRa将如同Wi-Fi一般存在 NB-IoT和LoRa各有优势,在产业应用上形成了两大阵营。 在NB-IoT方面,截至今年7月底全球已有60张NB-IoT网络投入商用,其中我国三大运营商是主力。2018年9月,中国电信NB-IoT基站规模已超过40万座;今年6月,中国联通宣布建成超过33万个NB-IoT基站;中国移动也在致力打造NB-IoT高品质网络,计划年内实现全国乡镇以上区域连续覆盖。 在LoRa方面,由Semtech、IBM、思科为核心所组成的LoRa联盟是推动其发展的主力。目前LoRa联盟已有500多个成员,在100多个国家提供服务。 今年3月阿里正式宣布推出LoRa制式的物联网服务,让LoRa阵营实力大增。特别是近期在云栖大会上,阿里宣布启动“达尔文计划”,旨在通过包括平台、芯片和微基站在内的全链路生态服务,交付给企业一张自有可控的物联网,并且通过与广电运营商合作解决了频谱问题,从而全面推动广域物联网技术LoRa的覆盖与普及,让LoRa实力显著增强。 也正因为如此,业界对于两者优劣势的争论再次升级。其实,除了前述应用场景的不同外,阿里对于LoRa定位的认知也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 阿里云IoT首席智联网科学家丁险峰表示,现在每个家庭都有Wi-Fi,将来每个企业都将有LoRa。阿里认为,在过去的通信网络时代,连接为人的需求而生,在网络覆盖不到、信号不好的时候,人可以移动以迁就网;但是在IoT时代,需要有专门为物体连接而建设的网络,匹配物体自己不会移动、不会换电池的特点,这就需要专门为物而打造的网络。这样的网络像家庭Wi-Fi一样易于部署、自主可控、覆盖良好,与移动大网形成了互补。 在通信行业发展历史上,从来都不曾出现一种技术满足所有需求的情况,物联网时代也是如此,NB-IoT和LoRa长期共存是必然,而LoRa则将如同Wi-Fi一般存在。 Read more.
NB-IoT由虚转实,一起来看看NB-IoT当前最为火爆的应用有哪些
NB-IoT在整个物联网圈已经火热了超过2年时间,在短短2年多的时间内,NB-IoT产业链经历了芯片的从无到有、运营商网络从局部试点到全面覆盖的过程,最为重要的是,各类NB-IoT的行业应用也不仅仅只是理论,而是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   7月31日下午,2018深圳国际NB-IoT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作为2018第十届国际物联网博览会•夏季展的同期会议之一,论坛获得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还吸引了400位NB-IoT产业专业人群的参与。   在本次论坛上,不仅仅邀请了芯片、模组、测试等等技术供应端分享NB-IoT产业最新的技术现状,而且还邀请了门锁、消防烟感、抄表等当前最热门的物联网应用代表企业进行了相应的分享,全方位解读NB-IoT从技术端到应用端的全产业链现状与发展趋势。   技术供应端   NB-IoT之所以能在这两年如此的火热,与技术供应端的企业大力推广密不可分。在早期,华为、高通等芯片企业以及三大运营商等业内巨头在整个产业还只是一个概念的时候就在极力推广NB-IoT,让终端用户甚至大众群体对这个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认识,为整个产业的迅速发展铺垫了道路。   在本次论坛上,来自上海移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市场总监杨月启就NB-IoT芯片技术的难点与未来演进趋势进行了分享。杨总在论坛上分享到,目前NB-IoT产业发展迅速,但是鉴于时间关系,绝大部分解决方案都是基于现有其他产品原设计的妥协方案,所以想要充分降低成本以及达到理想中的低功耗面临诸多的问题,这需要从整个芯片的架构设计到工艺生产进行优化,而未来NB-IoT发展趋势则是朝着芯片模组化、极简外围电路、模组成本降低、芯片核心功能固化、通信功能硬件化、留出更多程序空间给用户开发等方向进行发展。   上海移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杨月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展部的产业发展总监陆江则认为以NB-IoT为代表的广域物联网将开创网络化新纪元,因为NB-IoT在国内不仅仅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扶持,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更是能够解决诸多应用需求而被大量的企业所青睐,比如说水表远程集抄、空气检测、智能烟感、智能路灯、智能停车等应用都需要NB-IoT通信技术进行传输。   华为 战略与业务发展部产业发展总监 陆江   北京星河亮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场总监程泰则从技术测试的角度分享如何能够更好地保障NB-IoT以及5G等物联网通信产品的性能,NB-IoT作为当前热门的物联网技术得到了众多企业的追捧,而5G则是代表着未来的物联网通信技术,所以测试工作非常关键。比如NB-IoT/eMTC的测试方面,需要针对深度覆盖的测试,即通过对接收机灵敏度、衰落环境下RF性能、重选、协议功能等测试,评估被测模块是否满足深度覆盖的要求;此外还需要针对海量连接的测试、连接协议功能测试,检测是否为海量连接进行了用户面和控制面的优化系统容量测试,采用模拟大量节点的方法进行高强度测试,验证IoT网络性能。   北京星河亮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程泰   深圳高新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模块产品线的产品总监陆大明重点分析了将NB-IoT技术与北斗进行结合的应用探讨,因为从目前的物联网应用来说,定位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应用。   目前整个国内外关于定位追踪器的市场需求每年都保持着高速的增长,而NB-IoT作为一种低成本低功耗的传输技术,与北斗等定位技术结合起来可以促进整个应用市场的爆发。   针对这种应用场景,公司开发了相应产品,相比于NB-IoT+GPS的方案,公司的方案最大特点就是其秒定功能,让定位更快,功耗更低,增加了用户体验。   深圳高新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模块产品线产品总监 陆大明   上海移柯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李德凯在论坛上重点分享了NB-IoT等物联网模组在物联网领域中的应用,作为万物互联的关键元器件之一,通讯模组在物联网的市场需求将会是数百亿级别的。   物联网碎片化的应用场景需要有丰富多样的模组产品进行连接实现,尤其是是在停车管理、垃圾桶、环境监测等需要传输很小数据的应用场景十分适用于NB-IoT技术的发挥。   上海移柯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德凯   而来自成都西谷曙光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廖应成则认为NB-IoT当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与用户的期待相比,NB的成本仍然偏高,特别是运营流量费,以及NB-IoT的传输数据太小,也限制了它的应用场景。   而西谷自主研发的LDSW则具有诸多独特优点,比如说LDSW每秒钟只工作(监听)1/10000秒;需要与任意其它终端通信时,发起通信方随时可在1秒钟内,通过DNA “唤醒”方式,将远在1500米之外的通信对象唤醒,使其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信息交流后,立即回到不向外发射任何信号的超低功耗待机状态。这些特点可以与NB-IoT广域网络进行互补,可以为应用带来更为低价高效的物联网方案。   成都西谷曙光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 廖应成   行业应用端   虽然NB-IoT产业发展时间还很短,但是截至目前为止,市面上已经出现了成百上千种各类物联网终端应用,尤其是抄表、烟感、门锁等应用场景受到了用户的格外青睐,行业应用是本次论坛的另外一个主要内容。   北京博大光通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CEO廖原在论坛上分享到,感知数据是物联网的第一步,但是目前传感器面临着各个接口不统一的问题,并且对于应用厂商而言,对传感器产品进行二次开发难度太大。   针对于此,公司推出了“鸿雁计划”,即联通多家传感器、模组、运营商、系统集成商共同打造能够支持多种通讯协议、多种接口开放共赢的感知生态圈。目前“鸿雁系列智能传感终端 ”已接入超百款终端,未来三年计划接入上千款终端,终端类型覆盖智慧井盖、智慧路灯、智慧停车、智慧环卫、扬尘监管、智慧消防、智慧锁控等当下主要的物联网应用产品。   北京博大光通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廖原   武汉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副总裁刘睿恒重点分享LPWAN技术在消防领域的应用现状,目前国内的防火形势非常严峻,重大火灾事件时有发生,并且火灾报警普及率低,所以在这个关乎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刚需领域,将会是一篇LPWAN落地应用的天然市场,公司目前已经在该领域打造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并取得诸多的落地项目应用,随着消防远程监控的普及,相信火灾事件的损失将会越来越低。   武汉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副总裁 刘睿恒   深圳市兴源智能仪表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副总张卫红则分享了NB-IoT技术在智能水表领域的应用,人工抄表不便之处不用赘述,而传统小无线抄表需要通过局域组网之后再与运营商的网络连接,增加了成本。而NB-IoT因为技术的覆盖深度足够深,可以直接连接运营商网络。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NB-IoT还需要进行优化,比如说功耗、运营商的网络覆盖、模组升级问题,随着未来技术的演进以及网络覆盖深度的加深,NB-IoT的实际应用效果体验会越来越好。   深圳市兴源智能仪表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副总张卫红   江苏新巢天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钟熠重点分享了基于NB-IoT的智能云锁解决方案,当前智能锁所承载的内容发生了很多改变,不仅仅只是开门关门的工具,而是家庭立体安防体系的核心,此外还可以与其他的产品组成智慧家庭体系。而NB-IoT具有超低功耗、稳定可靠、海量连接等特点可以更好地使得智能门锁运行。   江苏新巢天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钟熠   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会涌现更多的通信技术,但是NB-IoT在低功耗、小数据、低频次这类应用场景中具有最高的性价比,所以才能被用户所认可。 Read more.
Sigfox、LoRaWAN、NB-IoT在澳洲水务市场的应用
[导读]澳洲水务智能计量专家Rian Sullings分享了新型无线通信技术LPWAN在澳大利亚智能水计量项目中的应用,以及Sigfox、LoRaWAN、NB-IoT在技术能力和业务模型方面的比较。 澳洲水务智能计量专家Rian Sullings分享了新型无线通信技术LPWAN在澳大利亚智能水计量项目中的应用,以及Sigfox、LoRaWAN、NB-IoT在技术能力和业务模型方面的比较。 什么是LPWAN? LPWAN(低功率广域网)是一类无线通信技术,具有远距离、低功耗、低运维成本、可传输较小数据等特点。LPWAN技术包括兼容无线电模块的设备(用于发送和接收消息),无线电接收器(类似移动电话网络),以及服务器基础设施(用于管理和分发数据)。 LPWAN所有无线技术必须在3个参数之间取得平衡:覆盖范围和穿透力、功耗和数据速率。LPWAN技术不仅仅适用于水计量,还适用于停车传感器、气象站、GPS跟踪器等。智能水计量是物联网的一个完美案例,可以提高劳动力、经济和可持续性效率。 智能水计量对无线通信网络要求 技术能力:智能水计量解决方案具备仪表读数传输和低功耗的特性,以满足电池可以运行8-10年甚至更久,甚至额外的传感器和空中配置变化等。 供应商通用:解决方案必须是通用的,以避免在特定案例中解决方案无法被其他设备制造商,网络运营商或软件应用程序使用。 可靠和安全性:解决方案必须安全可靠,以避免增加额外的人力或财力,甚至维修成本。 可扩展性:解决方案必须易于扩展,以满足城市和农村地区不同地理覆盖特征、设备数量、用户数量等。 Capex和Opex:解决方案的总成本是决定其可行性的关键因素。解决方案必须经济可行,水务公司才能使用并继续运营。 LPWAN关键技术概述 在众多LPWAN解决方案中,Sigfox,LoRaWAN和NB-IoT脱颖而出。虽然三者在许多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但都满足了智能水计量对无线通信网络的关键要求,以及为不同水务公司,设备,物联网和智能城市所用。 以下是三种技术在澳洲的使用情况。 Sigfox Sigfox是一家全球无线通信服务商,于2009年在法国成立,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推出其无线网络。截至2018年3月,Sigfox在45个国家开展业务,覆盖380万平方公里的8.03亿人口。 在澳大利亚,Sigfox与当地的运营商Thinxtra合作。他们已经将网络范围覆盖了大约80%的澳大利亚人口以及新西兰和香港的运营网络。从2017年至今,澳大利亚政府通过清洁能源金融公司向Thinxtra投入了1000万美元,成为Thinxtra的利益相关者。 Sigfox目前在澳大利亚拥有比其他LPWAN技术更大的优势,不仅适用于所有主要城市,而且具有最低的进入门槛,包括无线电模块标准化且低价、设备自动连接到网络、数据可通过API从网络服务器访问、并且在没有覆盖范围的地方建立新基站等。 与其他LPWAN技术相比,Sigfox生态系统非常成熟,包括一系列无线电模块制造商、设备、集成软件、系统集成商和顾问。目前有超过400种不同的设备可以在Sigfox网络上使用,从用于家畜到除颤器的GPS跟踪器,以及用于供水设施的各种传感器。 澳大利亚的水务公司运用Sigfox已经开展了许多项目,如智能水计量和下水道阻塞警报,结果非常理想。目前,许多水务公司希望采用或扩大使用Sigfox进行计量和遥感。 Sigfox是最简单,最成熟,成本最低的LPWAN技术之一。虽然它对某些应用程序(例如小数据包大小)有限制,但它非常适合大多数物联网应用,包括简单和低成本的智能水计量。由于其简单性,Sigfox是三种关键技术中耗电量最低的技术之一,电池寿命不受信号质量或网络覆盖的影响。 LoRaWAN LoRaWA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包括物理无线通信(称为LoRa)和名为LoRaWAN的协议,来自物理世界的数据通过该协议与服务器基础设施接口。LoRaWAN是一个开放式框架,任何人都可以构建自己的LoRaWAN设备,网关和云服务。LoRaWAN与智能水计量的其他技术相比,关键组件通常是专有的,并且难以与其他供应商的组件进行交互操作。 在澳大利亚,有许多组织建立和运营LoRaWAN网络。其中包括NNNCo(国家窄带网络公司),他们正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具有高服务水平的公用事业级网络;以及Meshed,他们专注于与理事会和其他政府及半政府组织合作提供基于社区的网络。在世界许多国家中,传统的电信服务商也提供LoRaWAN连接,例如法国的Orange和新西兰的Spark。 LoRaWAN是最通用和最灵活的LPWAN技术之一,非常适合许多应用,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商业模式使用。在技术能力方面,LoRaWAN位于Sigfox和NB-IoT之间。虽然LoRaWAN能够实现比Sigfox更复杂的功能,但需要特别管理。例如,LoRaWAN可以在一次传输中发送多个仪表读数,但传输的数量根据信号质量而变化。这意味着必须设计特定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的情况。因此,虽然任何人都可以构建LoRaWAN网络和解决方案,但强烈建议聘请网络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等专业专家来实现可靠的运营。 NB-IoT NB-IoT是由3GPP全球标准化的新无线网络,现已被全球主要网络运营商采用。它在澳大利亚由Telstra,Vodafone和Optus等电信运营商在其现有的电信基础设施之上运营。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第一个NB-IoT智能水计量项目的所在地。墨尔本水务公司South East Water与电信巨头华为,Vodafone和Optus合作开展的一个试点项目,使用的是来自HZ Metering等供应商的水表。现在,越来越多的顶级和区域水务公司进行规划NB-IoT智能水计量的试点和部署项目。 澳大利亚电信公司Telstra于2018年1月宣布在澳大利亚所有主要城市部署NB-IoT网络,使其成为覆盖范围内全国最大的LPWAN网络。Vodafone和Optus目前还在悉尼和墨尔本的部分地区设有现场网络,预计将于今年公布覆盖范围。此外,预计还会公布三家运营商的连接计划和定价。 NB-IoT技术类似于3G和4G,但是可以满足仅发送具有远距离、低功耗、低运维成本的小数据包的设备。NB-IoT还允许使用一系列应用协议(用于表示数据的格式和约定),以便从设备发送的消息可以直接传送到利用该数据的应用程序。应用协议LwM2M(Lightweight Machine to Machine)具有标准库,适用于各种设备,包括数字水表。 关于作者: Rian Sullings,Manager Smart Metering & IoT,Water Group(澳大利亚) Rian,澳洲水务智能计量专家。在智能水表计量、物联网(IoT)、水管理、节水、智慧城市、智慧公用事业、智能水和燃气计量领域有丰富的经验,主要致力于应用最新物联网技术(Sigfox,LoRaWAN和NB-IoT)支撑智慧水务,提高效率、可持续性,同时降低成本。一直是澳大利亚采用LPWAN和新型无线技术的先驱,其中包括第一个Sigfox和LoRaWAN智能计量项目。他现在也关注NB-IoT智能水表。本文译自Rian先生发表在领英上的文章 (原标题:澳洲视角:Sigfox、LoRaWAN、NB-IoT在澳洲水务市场的应用) Read more.
物联网发展进入新时代:终端用户接近5亿,应用领跑全球
作者:杨剑勇 来源:百家号 自2009年,我国提出感知中国,至此物联网被列为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由此,也开启了物联网发展新纪元,经过多年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处于高速增长,形成了芯片、设备、云端等物联网应用产业链。 从市场规模来看,从发展初期的千亿规模,到2017年突破万亿,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预计到2022年增长至7.2万亿,预示着我国是全球最大物联网市场。 从物联网连接规模来看,伴随LoRa、NB-IoT和5G等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增长迅猛,截止2018年6月末,我国物联网终端用户达4.65亿户,同期增长2.5倍,广泛部署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工厂和智能家居等众多细分行业。 其中,华为提出了全新的使命,要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社会,仅和中国电信合作的物联网平台,有高达4500万联接数,且推出了牛联网,根据早前公布的数字显示,签约了150万头奶牛,和深圳水务集团基于NB-IoT连接了10万只水表,和深圳燃气累积将达44万只气表。 LoRa连接技术在国内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例如具有成套LoRa标准体系,主导全球最完整LoRa物联网生态链的中兴克拉科技,正在贵州承建目前中国最大规模基于CLAA技术体系的窄带物联网。 另外,阿里在去年也提出,基于IoT云平台、AIioS系统和AI能力,希望在未来五年内连接100亿台设备。还有腾讯,在今年腾讯云+未来峰会上,马化腾提出人联网、物联网和智联网三张网概念,并希望在云时代通过“连接”,促成“三张网”的构建。 从物联网应用落地来看,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且落地案例越来越多,已广泛应用各行业,诸如城市中部署各种传感器等收集城市数据,并通过边缘计算和上传到云端,利用AI技术进行智能分析,以此提高城市公共管理能力。 例如在智慧社区领域,中兴克拉将物联网技术与某直辖市老旧小区改造相结合,通过18k+智能传感器完成27个居委会辖区(一个街道)的全应用覆盖,提升老旧小区的综合治理能力,树立城市精准管理样板点。同时正在多个街道进一步全面展开部署。 例如,阿里云作为国内规模庞大的物联网平台设备商,阿里云Link物联网平台支持LoRa、NB-IoT、eMTC等市面上95%的通信协议,且该平台拥有涵盖众多细分行业的应用,并横跨云、边、端多个维度的计算服务和AI能力促使物联网广泛应用城市、工业制造、农业和智能家居等,有数百家大型企业和机构。 在城市管理应用上,如无锡鸿山打造了中国第一个物联网小镇,通过阿里云城市物联网平台,公交车、路灯、井盖都已经实现互联互通,一个智能的小镇芳容初现。此外,还与东方明珠合作,助力上海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在工业制造方向,先后为天合光能、协鑫集成、徐工集团等大型制造企业提供服务,阿里云Link工业物联网平台,将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收集起来,实现实时监控、数据可视化、能源管理、良品率提升等,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包括百度也在积极以ABC+IoT赋能物联网在各行业落地,在工业方向,宝钢利用百度云ABC通过对传统钢包的智能化改造;首钢结合百度云图像识别的能力,百度云ABC一体机能够有效提取红色铁皮、褶皱、孔洞等残次品特征,建立基于机器视觉的钢板缺陷分类模型,可视化呈现钢材缺陷分类结果;同时,百度云还助力上海电气的风云系统,建立一套远程传输和存储的体系,以及故障预测的模型。 还有中兴克拉,作为国内最大的LoRa物联网应用生态圈的主导者,除了率先部署全国省级覆盖的CLAA物联网,还联合生态圈1000+合作伙伴在智慧社区、消防、市政、油田、园区工厂等领域开展规模应用部署。 在数字油田应用领域, 中兴克拉在大庆头台油田于全世界首创基于CLAA无线专网低成本数字化油田解决方案,低功耗广覆盖低成本的CLAA无线传输专网、前端独立物联网终端去RTU简化部署、移动智能终端APP工区生产管理应用三大数字油田建设革命性的创新应用,相对传统方式综合建设成本大幅度降低,已在东北、西北、华北多个大型油田进行应用部署。 最后: 物联网成为全球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万物互联也承载了世界的梦想,而中国在物联网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NB—IoT建设也在提速,2020年建成150万个基站,实现全国普遍覆盖,目前,全球窝峰物联网连接中国独领风骚,超过连接数的一半。 在应用落地上也领跑全球,以运营商、华为、中兴和BAT等为代表的企业搭平台建生态,推动物联网迈向更大规模商用落地,在物联网资深专家杨剑勇看来,万物透过互联,赋予万物感知、认知,我们处在了万物互联的好时代,而伴随越来越多的物联网应用落地,继而推动中国物联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高度,引领全球。 作者系《剑指物联》杨剑勇,物联网高级顾问,获得“网易2017年度最佳签约作者”,致力于深度解读IoT和AI等前沿科技,基于对未来物联网洞察和对趋势判断,其观点被众多权威媒体和知名企业引用。 Read more.
最全科普!你一定要了解的NB-IoT
1 NB-IoT一路走来 从2G到4G,移动通信网络不断更新换代… 2G:GSM ▼ 2G:GPRS/EDGE ▼ 3G:UMTS/HSPA ▼ 4G:LTE ▼ 从GPRS到LTE,移动网速越来越快。我们开玩笑讲,2G是苍井空.TXT,3G是苍井空.JPG,4G是苍井空.AVI,5G就是苍井空+VR/AR… 不过,朋友,按照你的思路联想下去,是不对的,容易误入歧途。 其实,到了4G时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出现了分支。 一边是大流量,一边是小数据。一边是移动宽带,一边是物联网时代。 从2G到4G,移动通信网络都只是为了连接“人”而生。但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网络需面向连接“物”而演进。 为此,3GPP在Release 13制定了NB-IoT标准来应对现阶段的物联网需求,在终端支持上也多了一个与NB-IoT对应的终端等级——cat-NB1。 3GPP在Release 13定义了三种蜂窝物联网标准:EC-GSM、eMTC(LTE-M,对应Cat-M1)和NB-IoT(Cat-NB1)。 ●GSM是最早的广域M2M无线连接技术,EC-GSM增强了其功能和竞争力。 ●UMTS没有衍生出低功耗物联网“变体”。 ●LTE-M (Cat-M1)基于LTE技术演进,属于LTE的子集。 ●NB-IoT (Cat-NB1)尽管和LTE紧密相关,且可集成于现有的LTE系统之上,但认为是独立的新空口技术。 2  初识NB-IoT 3GPP是怎样设计NB-IoT的呢? NB-IoT,甚至说目前低功耗广域网(LPWAN),其设计原则都是基于“妥协”的态度。 首先,比较传统2/3/4G网络,一些物联网主要有三大特点: ①懒 终端都很懒,大部分时间在睡觉,每天传送的数据量极低,且允许一定的传输延迟(比如,智能水表)。 ②静止 并不是所有的终端都需要移动性,大量的物联网终端长期处于静止状态。 ③上行为主 与“人”的连接不同,物联网的流量模型不再是以下行为主,可能是以上行为主。 这三大特点支撑了低速率和传输延迟上的技术“妥协”,从而实现覆盖增强、低功耗、低成本的蜂窝物联网。 1)减少信令开销 NB-IoT信令流程基于LTE设计,去掉了一些不必要的信令,包括在控制面和用户面均进行了优化。 原LTE信令流程: NB-IoT信令流程①: NB-IoT信令流程②: 2)PSM & (e-)DRX eDRX和PSM是NB-IoT的两大省电技术。 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即不连续接收。 手机(终端)和网络不断传送数据是很费电的。如果没有DRX,即使我们没有用手机上网,手机也需要不断的监听网络(PDCCH子帧),以保持和网络的联系,但是,这导致手机耗电太快。 因此,在LTE系统中设计了DRX,让手机周期性的进入睡眠状态(sleep state),不用时刻监听网络,只在需要的时候,手机从睡眠状态中唤醒进入wake up state后才监听网络,以达到省电的目的。 eDRX意味着扩展DRX周期,意味着终端可睡更长时间,更省电。 […] Read more.
华为NB-IoT物联网开放开发指南
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成为万物互联网络的一个重要分支。NB-IoT构建于蜂窝网络,只消耗大约180KHz的带宽,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UMTS网络或LTE网络,以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华为为NB-IoT合作伙伴提供完整的开发测试指导,便于合作伙伴轻松地自助完成基于华为NB-IoT的相关产品集成对接,催熟NB-IoT领域行业应用厂商、传感设备厂商等合作伙伴建设的物联网生态系统。 1. 开放能力总述 针对端到端的NB-IoT开发,华为提供多种开放能力帮助合作伙伴快速开发集成。在芯片\模组、基站资源受限时,提供SoftRadio进行端到端基本功能调试。华为提供海思NB-IoT芯片、基站网络和Ocean Connect IoT连接管理平台。合作伙伴可以基于芯片\模组进行设备开发、基于IoT连接管理平台进行APP应用的开发。对于华为的产品部分,提供了完整的开放能力。  ●    基于SoftRadio的软件调试:在无NB-IoT芯片/模组以及基站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可以采用SoftRadio进行端到端的上层应用调试。 ●    基于模组的AT命令开发:当合作伙伴获取到模组后,可以根据模组的用户手册进行端侧设备的开发和调试。  ●    基于芯片的Huawei LiteOS开发:当合作伙伴获取到芯片后,可以根据芯片的用户手册进行端侧设备的开发和调试。  ●    基于Ocean Connect IoT连接管理平台开发:合作伙伴可以根据IoT平台北向提供的开放API,进行APP应用的开发和调试。 2. SoftRadio 2.1 SoftRadio 背景 Device以及APP应用开发与调试过程中,Open Lab是最重要的锚点,连接厂家device和海思芯片/模组接入NB-IoT网络,同时连接IOT平台以及APP server。由于NB-IoT的标准协议在16年6月底冻结,NB IoT的芯片/模组还没有规模生产、同时华为Openlab资源紧张,给产业链合作伙伴的device以及APP应用的开发调测增加了成本,同时导致调试效率低下。  面临的问题: ●    产业链合作伙伴  1. 联调成本高:开发者合作伙伴没有网络环境,无法自行开展E2E验证,需要到Openlab现场调测,另外不同模块的人员悉数到位,成本高。 2. 联调次数多:需要在线分别联调,软件开发和硬件开发关联,联调4次。  3. 效率低:出现问题,可能需要返厂修改,路途时间长,效率低。  4. 串行验证:软件和硬件调试相互依赖,无法并行验证。 ●    华为  1. 场地和人员受限:合作伙伴多,Openlab场地和支持人员成为瓶颈。  解决方案:  考虑用一个软件版本,来代替NB-IoT Chipset/Module,同时屏蔽NB IoT Air Interface,提供一条通路直接到IoT平台,合作伙伴在自己家里就可以远程连接到华为IOT平台,进行终端和APP应用的开发以及端到端调测,实现offsite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以及硬件限制,这就是SoftRadio。 ●   […] Read more.
NB-IoT成功抢占LPWAN市场,LoRa/Sigfox该何去何从?
台北市政府日前与中华电信签订合作备忘录,预计从2019年起开始推动智能路灯建置,到2021年时,全市将有11万盏路灯升级为智能路灯,总预算约为新台币13.4亿元。 届时,这些智能路灯将成为NB-IoT、5G等无线服务的存取节点,并且搭载各种传感器,作为承载各种智能城市应用的基础平台。 对科技业界,特别是无线通信相关业者来说,此事件意味着NB-IoT在LPWAN市场上将成为一方之霸,并排挤LoRa、Sigfox等标准的发展空间。 台北市副市长林荣钦表示,自2019年起,台北市将开始进行智能路灯布建,当年度预计将布建1.2万盏智能路灯,预算则为新台币1.4亿元。 2020年则预计将布建9,000盏智能路灯,预算约新台币1亿元。 若这两年布建的成果良好,需求增加,到2021年时,北市会推动智能路灯的全面布建,将剩下的9万盏路灯也升级为智能路灯。 据统计,目前台北市总共有16万盏路灯,但其中有些路灯位置较为偏远,可能不会有智能化的需求,因此北市府评估后认为,台北市智能路灯的需求总量应该在11万盏上下。 从北市府规划的布建规模跟预算来看,这些智能路灯的造价其实跟现有路灯相去不远。 台北市政府提供的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台北市所使用的路灯,依照灯杆高度不同,单价分别为新台币9,000多元、1.25万元与3.12万元,而且此报价不含地下管线埋设费用。 换言之,北市府的智能路灯计划显然不包含网络建设,特别是与行动基地台息息相关的回程线路。 对此,台北市政府信息局局长利瓦伊斌指出,在北市府的智能路灯计划中,确实没有把网络建设的费用包含在内。 台北市政府最重要的工作是制定游戏规则,进行应用审核把关,避免有争议的应用挂上智能路灯。 同时,市府也会解决基本的电力供应问题,让附挂设备能正常运作。 目前路灯的功能只有夜间照明,因此路灯在白天是没有电的。 信息局会跟公园路灯管理处、台电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事实上,在电信民营化之后,网络建置已不全然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只需制定公平开放的游戏规则,让各家业者都能进驻到灯杆上,业者自然会解决网络问题。 因为对业者来说,智能路灯是布建网络基础设备的理想站点,特别是在5G跟物联网世代,为了实现理想的讯号涵盖,遍布大街小巷的路灯,肯定是兵家必争之地。 中华电信技术执行副总林国丰指出,网络建置要从应用服务的需求反推。 先确定智能路灯要提供哪些服务,然后再来思考该如何用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来进行网络布建。 在智能路灯这个合作案,中华电信目前准备端出智能灯控、实时车流分析、智能安防等应用,并且会用自家研发的IoT联网平台作为信息整合的后台。 但除了智能灯控是所有智能路灯都需要支持的基本功能外,车流分析、治安死角监控等应用,只会出现在某些特定场域,基地台设备也不会每支灯杆上都有。 因此,林国丰认为,大多数智能路灯其实不需要具备基地台等级的宽带回程线路,只要用NB-IoT就足以提供稳定、可靠又低成本的网络联机。 这也可以为中华电在进行网络布建时,提供很多弹性选项。 NB-IoT成为智能路灯的标准配备,也意味着该标准将在LPWAN市场上取得极有利的竞争地位。 智能路灯是规模动辄数万盏的大型项目,跟工业、农业等垂直应用相比,更具备创造规模经济效应的能力。 业界人士表示,目前在LPWAN市场上,NB-IoT后来居上的态势已经相当明显。 几年前,由于电信业者没有提供LPWAN服务,因此LoRa跟Sigfox等LPWAN标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现在不只在台湾,世界各地的电信业者都已陆续投入NB-IoT,网络设备跟及终端装置的需求量也跟着大幅上升。 长此以往,NB-IoT解决方案的成本将会明显下降,进一步促进其应用普及。 LoRa跟Sigfox等其他LPWAN技术,未来可能只有在某些利基型应用有发展空间。 Read more.
NB-IoT智能锁,能否迎来在长短租公寓市场的大爆发?
长短租公寓的管理,公寓运营方肯定是希望使用无人化、智能化、互联网化的方式进行管理的。那么在实现租赁互联网化的工程中,智能门锁的优势在公寓行业的发展中,就逐渐显露出来了。那NB-IOT智能锁,能否迎来在长短租公寓市场的大爆发? 一、长短租公寓中的智能锁 1.1 智能锁在长短租公寓市场的应用情况 1.1.1 公寓运营商的管理需求 在对行业的调研过程中,有数据显示: 集中式公寓管理人房比平均为1:35,分散式公寓管理人房比平均为1:50,品牌公寓投诉率高达10%以上,8%的客户因为房屋钥匙问题而投诉公寓,催租占据管家20%以上的日常工作量,38%的用户有过门锁钥匙遗忘而需要管家上门服务。 可见,对于长短租公寓的管理,公寓运营方肯定是希望使用无人化、智能化、互联网化的方式进行管理的。那么在实现租赁互联网化的工程中,智能门锁的优势在公寓行业的发展中,就逐渐显露出来了。 1.1.2 智能锁在长短租公寓丰富的应用场景 智能门锁在公寓的应用场景上也很丰富,其中最受关注的三个应用场景分别是:房租催缴、减少人工运营成本以及监管房屋偷盗问题。当然租客入住、临时访客、保洁维修等,也是其比较典型的应用场景。 (1)房租催缴 当租客出现逾期缴费时,系统会自动发送催缴短信通知租户,并告知门锁密码的有效期。租户没有及时支付租金,系统将自动或手动冻结门锁密码;超出期限后,租户依旧不缴租金,管家可采取清退流程。 (2)临时访客 当客户需要看房时,公寓管理员可以通过管理APP远程下发临时密码,让客户顺利进屋。保洁维修也是类似的场景。作为对比,在没有智能锁的情况下就需用公寓管理员带领看房。 1.1.3 智能锁在长短租公寓的应用系统架构 通过对主要公寓运营商的了解,智能锁在长短租公寓管理系统的主要应用架构如下: 由于低功耗要求,智能锁一般不直接与互联网上的云平台直接连接,而是通过蓝牙、zigbee等方式与手机或网关相连。 下面是统计了部分厂家所采用的方案: 1.2 智能锁在长短租公寓市场的上升趋势 智能锁的火爆已然体现在电商平台,大明星代言、众筹、产品发布会,智能锁以各种形式进入我们的眼球。 2017年,长短租公寓市场的智能锁又是个什么情况? 据我们了解,多家智能锁厂家均表示,2017年的产品销量达到了三倍的增长,并且能够在2018、2019继续保持这个增长速度。 二、NB-IOT的发展趋势 2.1 NB-IOT的发展背景 先看一下NB-IOT的百度指数,在2015年开始,NB-IOT的百度指数正式开始增长,在2017年基本达到稳定。 NB-IOT的发展历史: 2014年华为与沃达丰共同提出NB-M2M 2015年5月,华为和高通共同宣布了一种融合的解决方案,即上行采用FDMA多址方式,下行采用OFDM多址方式,命名为NB-CIoT(Narrow Band Cellular IoT)。 2015年8月10日,在GERAN SI阶段最后一次会议,爱立信联合几家公司提出了NB-LTE(Narrow Band LTE)的概念。 2015年9月,3GPP在2015年9月的RAN全会达成一致,NB-CIoT和NB-LTE两个技术方案进行融合形成了NB-IoT WID。NB-CIoT演进到了NB-IoT(Narrow Band IoT),确立NB-IoT为窄带蜂窝物联网的唯一标准。 2016年4月,伦敦 M2M 大会上华为宣布与沃达丰成立NB-IoT开放实验室。 2016年4月,NB-IoT物理层标准在3GPP R13冻结。 2016年6月,NB-IoT核心标准正式在3GPP R13冻结。 2017年一季度,根据《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把NB-IoT网络定为信息通信业“十三五”的重点工程之一。 2017年4月1日,海尔、中国电信、华为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发基于新一代NB-loT技术的物联网智慧生活方案。 2017年4月25日,全球移动通信设备供应商协会发布数据,目前全球仅有4张NB-IoT商用网络。但同时又指出,至少有13个国家的18家运营商规划部署或正在测试40张NB-IoT网络。 2017年5月,软银与爱立信合作,将在日本全面部署Cat-M1和NB-IoT网络,以期率先在日本国内推出商用蜂窝物联网业务。 […] Read more.
NB-IoT与LoRa技术不重要,关键是谁能抢夺物联网市场!
不要再争论NB-IoT和LoRa技术谁优谁劣、谁能“干掉”谁,还是更多考虑给客户卖什么物联网产品、如何生产这些物联网产品吧,否则,最终不会是被竞争性的技术淘汰掉,而是被客户淘汰掉。 近日,中国联通物联网业务部总经理陈晓天在一个论坛上透露,到今年5月份,中国联通NB-IoT基站规模将超过30万个,基本可以做到全国覆盖,eMTC网络也在加速推进。这是继中国电信NB-IoT全国商用、中国移动豪掷400亿建NB-IoT网络之后,中国联通在NB-IoT上的重磅消息,国内三大运营商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毫不含糊。不过,NB-IoT网络商用加速不代表运营商物联网的加速。实际上,运营商在物联网业务上所面对的困境,并不在于网络,而在于业务架构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瓶颈,而这些瓶颈是近十年来一直存在的,NB-IoT商用后,更应该打破这些瓶颈。 物联网2.0阶段,网络是一个基本条件 此前,已有多个渠道传出中国联通30万NB-IoT基站的商用消息,比如本周二在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举行的2018中国物联网(NB-IoT)技术创新与应用论坛中,广东联通的专家就公开过这一消息。笔者参加了这一论坛,对于中国信通院副院长何桂立演讲中所讲的“物联网2.0”印象更为深刻,何院长认为随着NB-IoT、eMTC网络的全球部署,物联网进入2.0阶段,而向这一阶段迈进中有两大特征转变,即一个是小范围的局部应用向较大范围规模化应用转变,另一个是垂直应用和闭环应用向跨界融合、水平化和开环应用转变。 在未来几年中,纯消费性物联网之外的产业物联网将实现更快速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结合,为产业带来转型升级的价值。GSMA发布报告预测,2017-2025年,消费物联网连接规模将增加2.5倍,同时期产业物联网连接规模将增加4.7倍,并超过消费物联网连接数。在这样发展前景下,电信运营商要推进规模化、跨界融合的物联网2.0进程,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政企行业客户的服务。NB-IoT/eMTC网络商用后,初期也更多面向的是产业物联网。 很明显,在面对物联网2.0的“两个转变”中,NB-IoT/eMTC网络的商用只是一个基本的条件,并未形成充分条件,从根本上打破“两个转变”的壁垒。在过去的多年中,这些壁垒一直存在,并没有因为NB-IoT/eMTC网络的建设而改变。 业务体系、知识结构的瓶颈 三大运营商有数十万规模的一线销售和服务人员,这些人员遍布全国每一个城市、乡镇,还有无数的渠道商,很少有其他企业或组织有如此密集的、网格化销售服务体系。不过,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庞大的销售服务群体,所销售的产品尽量是高度标准化产品,尽量是简单明了的产品介绍,这样才容易进行管理。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所销售的是Sim卡、短信、语音、流量包等这些非常简单易懂的产品,即使对于政企行业客户,也是集团短彩信、专线、呼叫中心、400电话等,虽然面对群体是政府和企业,但大多最终可以按照使用时长、流量计费,依然是一种高度标准化产品。 从企业生产经营来说,运营商为行业客户提供的这些标准化产品只是企业辅助流程的信息化的产品,因为这些产品并未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中。而面对有业务转型升级需求的政企客户,物联网是助力转型升级的利器,物联网方案中的芯片、感知设备、通信设备、管理平台都要直接解决行业和企业的核心的生产经营中的痛点,提升甚至彻底变革生产经营流程。面对这样的改变,使得运营商面临两个挑战:一是很难有高度标准化的产品,二是很难深入理解客户生产经营流程。简单一些来说,首先是销售和服务人员困惑卖什么产品,其次即使清楚了卖什么产品,这些产品如何“生成”出来?这样的瓶颈,NB-IoT网络的商用也不会对其有根本性的改观。 (1)卖什么产品? 物联网的特点决定了面对政企行业客户时很难有高度标准化的产品,这一点笔者有一些亲身体会。早在2011年初,笔者作为第三方咨询顾问帮某省移动公司政企部梳理其物联网产品,目的是针对主要的行业客户,提炼出一些相对标准化的产品,形成产品手册,供一线行业经理面对客户时使用。当时该地移动公司已有大量行业客户使用了其物联网方案,通过从所有已有客户案例中提炼,笔者发现能形成标准化的主要是电力抄表、无线POS机、车务通等少数几个产品,因为这些产品主要还是基于售卡、短信和流量的,比如电力抄表、无线POS就是开通行业应用卡并附上专门的几个流量套餐,车务通主要是流量卡作为数据通道使用,这些都有标准化的资费和产品形态。但是,对于大棚监控、滴灌控制、危化车辆监控等应用,虽然有专门的套餐资费,但应用中包含了端到端的方案,每个应用都不一样,无法形成标准化产品模式。 当时的物联网场景更多只是一些监测类应用,主要采用2G网络,已经很难形成标准化产品模板供销售人员和行业客户经理使用。而目前传感器、芯片、网络、物联网平台、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已有长足进步,可以实现的场景更多,此时更无法形成标准化的产品形态。 试想一下,由原来卖流量、短信、专线、呼叫中心标准化产品,转变到每个客户都是非常个性化的产品,运营商这数十万销售、服务人员如何适应?NB-IoT网络商用,带来更多物联网场景,同时也意味着带来更多个性化产品需要一线销售、服务人员来学习和推广,一定不能是仅仅卖NB-IoT流量卡。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经验,需要进行大范围的转变,这是运营商物联网规模化发展的重要瓶颈。 (2)产品如何“生产”出来? 即使给一线销售、服务人员准备了大量能满足各行业个性需求的产品介绍材料,能够清楚地给客户展示产品,这些产品要如何“生产”出来也是一大瓶颈。短信、流量等这些传统通信行业产品是运营商资源可现成生产的产品,但物联网解决方案需要的很多资源运营商并不具备。 本周二的2018中国物联网(NB-IoT)技术创新与应用论坛上,南瑞集团专家介绍了一个智慧水务全生命周期监测物联网方案,整个系统要求较高,在对网络方案的需求中就提出了以下几个要求:去中心化物理直连、多信道通信切换、低功耗运行、高并发实时回传、多协议扩展兼容、终端数据预处理。这只是对设备监控前端的一些要求,整个系统还有很多要求。从这些要求可以看出,仅仅单一的一张网络并不能满足产品的需求。智慧水务产品是一个多元化、可靠性技术融合的结果,此前宣传中将NB-IoT抄表夸大成智慧水务解决方案无疑是一种误导。面对这样的一个智慧水务解决方案需求,运营商自身资源当然无法完成,而协调多方资源进行协同化生产是针对物联网业务需要突破的另一大瓶颈。 产业生态:解决瓶颈 当然,从十多年前运营商开展M2M业务开始就已意识到了这些瓶颈,当时只是这一业务只是运营商整个体系中一个很小的增值业务,但目前“大连接”战略和新的增长点需要,物联网成为核心、战略性业务,这些瓶颈必须破除。电信运营商虽然是龙头企业,但面对物联网也不可能一家就能打破这些壁垒,所以发展物联网产品生态成为一个重要方式。 2011年笔者曾对某省移动公司推出的一个物联网滴灌项目进行调研总结,发现若按传统产品形态计算,移动公司每年只获得数千元的短信费,这对于数百亩土地的滴灌大项目投入资金来说就是九牛一毛的收入。不过,笔者发现该项目中移动公司更大的价值,即该土地所有者只信任移动公司这样的龙头企业,移动公司给客户设计整体方案,由其合作伙伴提供软硬件产品,这些合作伙伴中有对灌溉非常专业的软硬件集成商,但客户并不会将项目直接交给他们。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多地运营商已经开展大量的培训,培训的主讲人主要是一些有大量行业经验、有项目落地经验的解决方案厂商,通过这些解决方案商的培训和交流,提炼一些行业共性方案,形成一线销售、服务人员可销售的产品。另一方面,运营商的产业生态也是广泛招募各类传感器、软件、集成商等在垂直领域有经验积累的厂商。未来那些具有政企行业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各类合作伙伴,将是和运营商紧密绑定的群体,成为运营商业务体系和知识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去年6月,工信部发布的《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提出NB-IoT基站和连接数的目标。现在来看,基站建设的目标一定会按时、超额完成,但连接数是大大低于预期。因为基站建设是运营商为主导的产业上游群体来推进,通过一定的强制行政手段、口号化、动员式的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但连接数是价值经济,只能通过市场化、理性决策来实现,当上游企业和用户之间还存在很多壁垒时,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到目前这个阶段,还有大量人士在争论着NB-IoT和LoRa之间的优劣竞争、NB-IoT和LoRa谁能“干掉”谁。笔者觉得这样的争论没有太大意义,正如前文所述,当厂商对客户卖什么产品、产品如何生成出来还存在着瓶颈时,采用什么网络技术并不是关键因素。笔者认为,LoRa这一舶来品之所以在国内很有生命力,更多是在于提供LoRa方案的那些中小企业深入理解客户需求,明确可以卖的产品,也能将该产品生产出来。 网络不是一个核心瓶颈,如果在2G网络下运营商面对物联网客户不知道卖什么产品、如何生产产品,那么部署一张NB-IoT网络就能改变这一现状吗?若是能突破这些瓶颈,即使网络建设滞后也可能形成后发优势。所以说,不要再争论NB-IoT和LoRa技术谁优谁劣、谁能“干掉”谁,还是更多考虑给客户卖什么物联网产品、如何生产这些物联网产品吧,否则,最终不会是被竞争性的技术淘汰掉,而是被客户淘汰掉。 Read more.
一文读懂智慧停车系统架构及产业链
最近,Goodwin调查发现,在城市地区,接近30%的交通拥堵源自于司机寻找停车位。据称,到2020年,将会有20亿的汽车在公路上跑着,这就意味着,届时汽车的数量将比目前多了7.7亿辆。结合以上两点,可以预想到,到2020年时,交通系统有多繁忙,找一个合适的停车位该是一个多大的挑战!于是,在这种背景下,智慧停车应运而生。 过去几个季度以来,智慧停车已经成为一个物联网不可忽视的垂直领域,也是创建智慧城市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近期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智慧停车行业规模将破260亿美元大关,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8%左右,届时移动支付也将在该领域大幅增长。报告还指出,LPWAN连接也将以18.28%的年复合增长率在增长。 随着智慧城市的大力发展,智慧停车和交通管理的重要性愈加突出。简单来说,所谓智慧停车即通过自动化的技术帮助汽车司机快速找到一个可用的停车位,并为司机提供精确的导航路线,在这个过程中,大量来自于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将被传输到安装在司机手持设备的专用APP上。 此外,智慧停车管理设置还可以通过移动支付帮助用户提前预定停车位。可以说,智慧停车系统的建立确实带来了众多方便,不仅能减少司机找停车位的时间,还能最大限度提高停车位的利用率。 智慧停车行业特点 停车是刚需,停车难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市场需求缺口巨大,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城市汽车与停车位的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保守估计我国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 虽然停车位供需缺口大,但停车位空置率高问题并存。据艾瑞咨询《城市智慧停车指数》,北上广深停车场泊位空置率为44.6%,地下停车场空置率问题尤为严重,所以停车的问题现在是非常凸显。然而却有不少企业在这样一个刚需市场的风口倒下了,这也说明了问题并非想象的那样简单,其中包括: 产权分散,圈不住地难搭台 停车行业是非常特殊的产业,从业者身份复杂。既有经营公共资源的官方参与,又有来路多样的商业运营,还有独占一地的私人拥有者,资源门槛极高,利益协调复杂,各种类型的停车资源均“各自为政”。停车场资源的产权方众多复杂导致圈地问题成为“老大难”。 需求分散,众口难调拼平台 停车本身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领域,相比开设新商户,停车场的审批、修建时长要远高于其他领域。因此,停车资源的有限性注定其供给不可能无限增加。停车场的资源是一个独占性、稀缺性、排他性的资源,蛋糕就是这么大。 进一步来说,停车领域本就是一个非常细分的行业,其需求也多重多样。比如日常停车、错时停车、车位租赁、汽车后市场服务、反向寻车、停车位导航等,每一项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供给有限和市场细分的前提下,“智慧停车”在中短期内要获得发展,就必须寻找重点细分市场并在其中深耕,目前全面的大规模发展的前提还不存在。即使在未来全科市场真正的发展起来时,政府的介入依旧限制任何一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能做到垄断。 智慧停车玩家入局 就现在而言,角逐智慧停车场业务的企业主要分以下三类: 一、停车设备供应商 停车场作为具有产权归属的资产,归属于所属的地产物业管理公司,而停车场设备及管理系统则由专门的停车场设备供应商提供,以及后续的运营服务。 在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停车场设备商有捷顺、富士等,这些企业在行业内积累了一定的停车场资源、业务经验和用户数据,在停车场升级改造过程中在停车体验及功能设置上比较知根知底,并且牢牢控制着自有停车场资源的用户入场权限,有先发优势。 二、安防设备供应商 在停车场内,停放车辆的防盗防窃非常重要,视频监控摄像机自然成为停车场内必不可少的设备。 当前,包括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安防设备供应商开始发力停车场业务,由于在视频技术、可视化管理、门禁管理等综合能力方面比其他竞争着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也是行业内非常强劲的竞争者。 三、互联网企业 有智能的地方就有互联网企业,智慧停车也不例外。互联网企业进入停车场业务,自然彪炳的是要颠覆停车场行业的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作为信奉互联网思维,依托资本市场对传统行业扮演搅局者的角色。 互联网企业惯用“补贴、免费送设备”等互联网营销手段,在宣传阵势上先打一棒,以求快速抢占市场及虏获低级用户。资本运作是此类企业的优势,但由于缺乏在行业的积累,在具体的业务应用上为业内人士所诟病。 这些企业在停车场行业经营模式转变之期,通过收购、兼并、合作等方式抢占市场,由于近两年停车场市场还处于布局阶段,所以行业市场并没有出现品牌收敛的现场。 就安防设备供应商而言,目前比较有实力的是海康威视,已经形成了从监控到停车及门禁的解决方案。而对于其他跨界企业,虽然在模式上比较创新,但劣势在线下的承建能力比较差,对停车场的业务理解有欠缺。 当这类企业获得一定的融资时,或许会很快通过让利等手段获得一定数量的停车场,但在后期的工程实施环节、用户体验环节会产生很多问题。所以停车场业务还是需要常年累月的积累,不是靠短期招几个工程师就能解决的。 智慧停车系统四个组成部分 一个先进的智慧停车系统架构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停车传感器 在每一个停车位中,都必须安装一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将数据实时上报给附近的司机,以便司机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可用的停车位。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这些电池供电(由于需要使用的传感器数量众多,所以有线充电是不现实的)的传感器具有远程通信能力(可以是Mesh网络,也可以是LoRa网络),并且提供非常精确的精度,同时还需要将误报率降到最低。 另外一个跟智慧停车传感器相关的就是耐用性,如果这些传感器被放置在户外,就必须确保它们的功能不会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阳光、湿度、雨水等),同时还需保证在安装在地面的传感器上方行驶的汽车也不会损害到它们。功率管理算法(用于传感器电池的寿命)和传感器的实际位置也是至关重要的。 网关硬件 停车位是否可用将通过传感器的状态变化来反映,传感器上的信息将被收集到一个网关中。与传感器不同的是,网关必须全天候运转(传感器只有在状态发生变化时才处于工作状态),并且收集到网关中的数据随后也将被发送到中央服务器。 物联网网关需要依靠远程、低功耗的技术来确保每一个网关实时有效在线。平均下来,每一个智能停车位的网关都应该能够处理450-500个停车传感器的数据。 服务器 智能停车系统中的服务器需要能够支持双向通信。一方面,它将接收来自网关的数据,从而生成关于基础设施和停车位的空闲或占用的最新信息。另一方面,它将向用户设备上的专用移动APP发送实时通知,以便引导司机进入停车位。停车场的详细地图也将从服务器发送给用户,方便司机获得额外的指导。 根据司机的位置和偏好,他们可能需要“路外停车(指设置于城市道路红线范围以外的各种停车设施,主要包括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库)和社会停车场)”或“道路停车”,因此在服务器中执行的计算以及发送到APP上的信息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为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APP 智能停车架构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是专用的APP,APP作为最终用户的触点可以安装在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在接收到来自服务器的通知后,APP将为司机导航到空的停车位。 用户可以在将车辆停在预定的位置后,再对停车申请进行确认,此时存储下来的数据可以帮助用户后续返回来找车。 智慧停车的关键驱动因素 智能交通系统的普及 智慧停车被视为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子集。在快速城市化的大趋势下,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约有62%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地区。届时,将对端到端分析和网络资源的安全共享提出更高的需求,通过个性化的系统的实现,从而提高公共交通解决方案的标准。同时,智慧停车系统的实施也从另一个方面提高了智能泊车技术的普及程度。 汽车工业的激增 在上世纪90年代,全球售出了3900万辆汽车。而2017年,预计将达到7783万辆。换句话说,仅今年售出的汽车数量将是1990年至1999年间总销量的两倍。 全球联网汽车的空前增长也与智慧停车市场的增长息息相关,Gartner报告显示,到2020年,20%在道路行驶的车辆将有联网功能,近1000万辆自动驾驶汽车将处于活跃使用状态。这些车辆能够实时地进行通信,实现更加优化的交通维护、更加安全的驾驶体验,当然,到时候停车也将变得更加容易。 丰富多样的传感器 得益于物联网和联网标准的快速发展,目前市面上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传感器。许多传感器支持双向M2M通信,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在智能停车架构中使用,使得停车位的可用性信息能在这些传感器和“联网汽车”之间实现瞬间共享。此外,高质量的LPWAN网关的可用性也在上升,这也极大地促进了智慧停车领域发展。 远程信息数据分析 这几乎是所有领先电信公司共同强调的,它们通过与来自汽车市场的顶级OEM厂商合作,为所有远程信息数据提供深入分析的服务。基于这些分析,可以降低交通拥堵的风险,为联网汽车的司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同时为智慧停车服务提供商带来巨大成分节约空间。 智慧停车系统中的角色 我们已经讨论了智慧停车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接下来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一个成熟的停车管理软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角色: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这是一款配备了泊车应用的个人设备,它从服务器接收到相关数据,从而驱动程序导航到可用的停车位,当然这种个人设备通常也作为支付网关。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