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物联网的低功耗广域连接需求的发展,LPWA技术也给中国物联网市场带来了大量新的商业机会。物联网的两个关键要素是低功耗的传感器和云计算,前者让大量应用变成了可能,后者让感知具有智能化,使各类应用变成现实。随着低功耗传感器和云计算的逐渐发展成熟,大量的应用需要低功耗、远距离、低成本的方案,如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以LoRa、NB-IoT等为代表的LPWAN技术在这三方面的特点正好补齐了物联网发展中的短板。

LPWA物联网应用站通过本栏目为您整理和收集的LPWA最新市场与商机信息,帮助您了解LPWA物联网市场行业动态,分析行业方向与前景,传播企业品牌方案和实际客户需求,也帮助LPWA从业者把握这些市场机会。

LoRa市场规模增速明显 LPWA技术助推物联网创新应用
LoRa作为一种LPWA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地发展,本文就从SEMTECH公司的财报中,看一看LoRa市场的一些情况。 SEMTECH SEMTECH公司主要有三个产品线:Signal Integrity (信号完整性)、Protection(保护)、Wireless and Sensing(无线和传感)。LoRa产品属于Wireless and Sensing。2019年财年净销售额为6.27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7%。据财报,亚太区业务占了很大比例,为4.8068亿美元,占比为76%。无线和传感产品净销售额为1.90589亿美元,占比30%。 下表是SEMTECH公司2015-2019财年净销售额: 下表是SEMTECH公司按产品线划分2017-2019财年净销售额情况: 全球LoRa市场规模 根据Semtech公司的财报显示: 到2018财年末,全球约有1000个POC验证性项目(POC,即Proof of Concept)。全球部署的LoRa终端节点达5千万个。全球部署的LoRa®网关有7万多台,其中包括私有和公有网络,预计2019年财年可达20万台。2018财年期间有超过50个国家宣布或完成了LoRaWAN网络部署。 到2019年财年末,由LoRa网关支持的LoRa终端有12亿个,预计2020财年将达到20亿。全球部署的基于LoRa终端节点的累计数量为8700万个,预计到2020财年末将会增长到1.4亿个以上。全球部署了243,000个基于LoRa的网关,预计在2020财年将会翻一番。截至2018年底,全球基于LoRaWAN的网络运营商数量达100多个。 下表是2018-2019财年全球LoRa终端和网关市场规模及同比增长率: 结语 低功耗广域网(LPWAN)主要体现在功耗低和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大。低功耗的传感终端可以使用电池供电工作多年,覆盖范围大可以连接更多的设备,从而可以降低连接的成本。LoRa无线射频芯片(SX127x/SX126x等)以其优秀的接受灵敏度,可以进行远距离的无线通信。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N)满足了规模化无线连接的应用需求,形成了一个新的市场。这将会给物联网产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LPWA技术的出现助推了物联网创新应用的发展。 Read more.
LPWA网络是AI基础 运营商可以从三层面切入!
DIGITIMES Research日前表示,从未来趋势、营运效益、网络技术等三方面观察,3GPP自2016年中旬推出的LPWA(Low Power Wide Area)标淮NB-IoT/eMTC,对于现有4G LTE 营运商,普遍具有低投资成本与高网络覆用效益。然截至2017年10月统计,全球却仅有3.6% LTE网络营运商已启用蜂巢式LPWA网络商用服务。 DIGITIMES Research观察,不知如何提升LPWA网络的存在与应用价值,是许多营运商至今仍采取观望态度的重要因素之一。DIGITIMES Research认为,LPWAN应用价值存在三个演进阶段,一是资讯收集,二是分析资讯,三是预测资讯。从长期的产业价值衡量,LPWA网络应是作为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与预测能力的重要基础。 事实上,2017年关于AI应用与趋势调查报告中多指出,科技与电信(IT)将是受AI技术影响最大的产业类别。而DIGITIMES Research观察,AI技术对电信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消费性服务、大数据分析、网络架构等三大层面。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亚马逊、微软、Google、百度等云端与软件服务商积极开发“人工智能即服务”(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 a Service;AIaaS)商业模式,运营商也正藉由LPWA网络带来巨量的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数据优势,结合AIaaS服务,一同探索未来AI时代的潜在商机。 Read more.
2019年物联网十大趋势及预测:边缘计算与AI相互补充 消费者物联网尚待挖掘
物联网处于持续的演化状态,其定义也在不断变化。在2019年,物联网被定义为:将智能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云,以便从传感器或致动器传输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在安全区域内货币化,从而通常在分析后传输数据的帮助下,实现创新解决方案。解决方案需要要么节省人类时间,要么创造舒适的生活。此外,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正迅速与物联网交叉,到2019年底,两者都将成为物联网定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2019年的十大趋势和预测: 云端到边缘: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将相互补充,在物联网中占主导地位。在大多数任务关键型应用程序中,本地数据处理或边缘计算将开始成为必需。因此,我们将目睹从智慧设备到智能设备的过渡。此外,快速自主知情行动将推动边缘智能,并顺利实现从云计算到边缘计算的过渡。 2018年,物联网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参与者(包括消费者)都意识到,安全不容忽视,尤其是收集和存储个人生活数据的设备。2019年,数据安全和数据隐私都将成为焦点。在GDPR之后,我们希望美国也能和印度的IDPR一样,为公民数据保护制定一个统一的法规。2019年,我们将看到在保障物联网产品、平台、云和服务方面的投资和资本支出大幅增加。 智能城市应用:对于大多数城市而言,真正的智能城市有点牵强,一年内实现起来并不容易。智能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物联网解决方案,它们更像是一个总体解决方案,捆绑了各种元素,如生态系统,以管理交通流量,空气质量监控,交通管理,智能停车,公共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监控等等。因此,与通常由不同的管理机构管理的许多不同元素相结合相比,一步一步地实现这些有助于智能城市应用的独立子应用是更现实的目标。 NB-IoT和LTE-M基础应用:蜂窝LPWA将处于高速增长模式,尤其是NB-IoT。智能电表将从非蜂窝电表转换到独立的蜂窝LPWA电表。智能停车将获得更大的增长空间,特别是在NB-IoT和LTE-M的全面部署之后。 消费者物联网:消费者物联网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仍然是一个尚未开发的机会,可能是最棘手的。这部分是由于设备和连接成本,并且在某种程度上,由于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安全和数据隐私政策的持续增长,如GDPR,将有助于增强消费者信心。大多数运营商都为商业部门提供了更强大的服务,但这还没有转化到消费领域。在2019年,我们期望从运营商,特别是智能家居产品中提供更多的各种消费产品和服务。 NB-IoT SoC:IoT片上系统(SoC)/系统级封装(SiP),其中MCU与调制解调器/基带集成将成为物联网发展的下一波浪潮,它将改变物联网的动态模块市场。这主要是由华为、GCT、高通、联发科、Sequans、北欧、Altair等半导体厂商推动的,它们都希望将NB- IoT SoC推向价格低点,例如华为的Boudica芯片系列。 物联网蜂窝模块:业界正朝着智能/智慧模块发展,始终安全地连接到云,利用云计算。但是,我们还将看到越来越多地采用模块级边缘的智能,利用AI驱动的边缘计算功能。这种边缘计算由顶级云计算厂商推动,如谷歌、微软、亚马逊、FogHorn以及其他与ST-Micro,NXP,高通、USI等多家半导体和模块供应商密切合作的公司。 物联网蜂窝连接:根据Counterpoint的IoT(物联网)服务,到2019年底,全球物联网蜂窝连接将达到16亿。2018年,我们看到部分采用LTE-M或NB-IoT的蜂窝LPWA应用部署,这取决于地理位置和各运营商的LPWA网络战略。随着最初部署LTE-M的一些西方运营商现在正在将NB-IoT添加到其物联网网络战略路线图中,这一进程将会加快。中国将继续引领全球物联网蜂窝网络连接。沃达丰将成为中国境外最大的运营商,AT&T将继续领导美国的物联网蜂窝连接。但是,连接仅占物联网价值链收入的12%,传统的ARPU和LPWA技术正在下降。 物联网捆绑产品和服务:物联网生态系统中的每个主要参与者都希望成为端到端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因为物联网生态系统的收入在整个价值链中是分散的。因此,物联网参与者希望通过捆绑物联网设备、安全连接、平台和数据管理来获取最大价值,以充分利用整体机会。这对物联网用户(企业或消费者)很有吸引力,他们可能不具备将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的专业技能,也不愿意为集成解决方案付费。沃达丰、AT&T和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正在采用这一战略,各种系统集成商也是如此。 新兴国家采用移动LPWA物联网:像印度、巴西和非洲这样的新兴市场可以提供巨大的规模,但在连接一切的道路上,与中国相比,它们很可能是后来者。 然而,新兴市场的蜂窝物联网连接仍然存在巨大的增长机会,这可能会受到印度Jio等运营商的推动,但更具体地来自Telefonica、MTN或沃达丰等多市场参与者,并计划部署LPWAN网络,例如NB-IoT在其覆盖市场中利用规模。 2019年,可能不是全面部署的一年,但它将成为这些国家的垫脚石。 Read more.
年增长109%,NB-IoT和LoRa将占据85%的市场份额
近日,德国知名物联网研究公司IoT Analytics发布最新报告《LPWAN市场报告2018-2023》,对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N)市场进行详细的调研分析。从2018年起,低功耗广域网络开始成为物联网连接数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到2023年LPWAN连接数将超过11亿的规模。不过,这一规模仅仅是整个物联网连接数中不足10%的数量。 复合增长率超过100%,NB-IoT和LoRa将成为市场寡头 众所周知,LPWAN技术提供了在广域范围内低功耗、低数据速率的通信,在全球范围内,不论是公共网络的发布,还是私有网络的部署,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态势。在网络部署和供应商的推动下,基于低功耗广域网络的连接数也将实现快速增长,IoT Analytics预测,2017- 2023年间,低功耗广域网络连接数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9%,到2023年低功耗广域网络连接数总数超过11亿,用户在此类连接上的支出超过47亿美元。由于市场碎片化程度还是很高,不论是从最终用户的应用状况,还是从产业生态角度来看,NB-IoT、LoRa、Sigfox将成为主流LPWAN技术。不过,预计NB-IoT和LoRa将分别占据公共网络和私有网络的绝大多数份额。 IoT Analytics指出,以上数据来源于对全球低功耗广域网络部署和9个行业应用企业的深度调研。实际上,IoT Analytics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研究:从技术类别视角,将低功耗广域网络分成Sigfox、LoRa、NB-IoT、LTE-M、其他5类进行分别比较研究;从依赖的频谱视角,分别考察了授权频谱和非授权频谱;从网络部署方式视角,分别考察了公共网络和私有网络两种方式;从应用视角,分别调研了智慧农林、智慧建筑、智慧健康、家庭&消费、工业物联网、零售、智慧城市等9个行业客户。 IoT Analytics的分析师认为,目前低功耗广域网络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高度技术碎片化。然而,市场集中度将快速形成,过去两年LoRa处于暂时领先地位,但NB-IoT由于全球主流运营商的支持,接下来发展速度更快,在2018年底可能超越LoRa处于领先地位。从当前市场看,NB-IoT和LoRa已经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这一比例仍然会增长,在未来5年中会达到85%。 当然,作为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各类行业需求差异化是常态,加上各种长尾市场对非主流技术的青睐,低功耗广域网络不可能形成绝对的垄断态势。NB-IoT和LoRa未来将占据85%的市场份额,剩余的不足15%市场份额则由其他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或类似的补充性技术来实现。目前,已有超过20种相似的技术在物联网领域提供服务,大部分虽然连接数量非常有限,但依然在一些小众市场中实现应用。   2023年11亿LPWAN连接数,47亿美元连接支出,平均每一连接收入仅为4美元多,而这一平均收入持续下滑是大概率的事件。从这个角度来看,物联网网络运营商仅提供连接服务的话,其收入天花板是非常明显的。 多样化的连接方式,LPWAN仅占很小份额 虽然低功耗广域网络在未来几年中将实现超过100%的增速,成为新增连接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更多的物联网设备还是通过个域网络和局域网络连接起来,以及根据各种场景,选择多样化的连接方式。IoT Analytics对于未来物联网各类连接所占比例和增长情况作了预测,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从上面数据图可以看出,低功耗广域网络只占据物联网连接数不足8%的份额,占据物联网连接方式市场份额第三的位置。物联网有多样化的连接方式,根据IoT Analytics的分类,物联网的各种连接方式包括: 无线个域网(WirelessPersonal Networks,WPAN) 可以看出,所有物联网设备中,采用最多的连接方式是无线个域网(WPAN),此类连接方式一般最多不超过100米的范围。此类设备包括由蓝牙连接的设备,如头戴设备;也包括智能家居中通过Zigbee、Z-wave连接的设备,比如烟雾报警器、温控器等。除此之外,IEEE还推荐了高频率的802.15.3(TG3,也被称为UWB)。 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 连接数份额占据第二的是无线局域网设备,一般最远能够达到数百米的距离。其中,WiFi是这一领域最典型的技术,运行在非授权的2.4GHz和5GHz上。WiFi设备也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增长,常见于家用电器、智能电视、智能音箱。不过,一些产业物联网的场景中也会用到WiFi连接,如工厂中,而且在未来依然会发挥一个关键的作用。 低功耗广域网络(Low-powerWide Area Networks,LPWAN) 接下来几年中增速最快的物联网连接要数低功耗广域网络了,到2025年,预计会有近20亿设备通过低功耗广域网络实现连接。这一技术是要保证超长的电池使用寿命和超远的覆盖范围(最远达到20公里)。目前已形成主流的技术是Sigfox、LoRa和NB-IoT,全球数十个国家已部署了支持此三类技术的网络,有超过2500万的设备通过这些技术实现连接,当然,最主要的设备还是智能表计。 有线连接 当我们谈论物联网时,很少有人将有线连接考虑在内。然而,在很多场景中,有线连接是最可靠的方式,尤其是在一些工业场景中,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均使用有线连接,在未来工业物联网场景中,有线连接依然会是一个主要的连接方式。 蜂窝M2M 2G/3G/4G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广域、移动物联网设备连接的唯一选择。随着低功耗广域网络和5G的开始商用,预计通过这些传统的蜂窝通信技术的物联网连接数份额会下降。 5G 5G的包容性很强。虽然5G尚未商用,各种宣传已将其作为加速物联网时代的核心技术之一,不过更多的推动力量是由政府或政府相关力量主导,尤其是在中国。在美国,首个5G网络将在今年年底为居民和中小企业用户提供固定无线接入(FWA)服务,更多的用例要在2020年5G所有标准冻结后才会出现。 无线邻域网(WirelessNeighborhood Area Networks,WNAN) 就距离来说,无线邻域网介于无线局域网和广域网络之间,这一技术的典型代表包括Mesh网络,比如Wi-Sun、JupiterMesh等。在一些场景中,这一技术会用于LPWAN或蜂窝网络的替代性方案(比如公用事业的场域网络),而在一些场景中,这一技术又是LPWAN或蜂窝网络的补充,如针对室内抄表的深度覆盖补盲。正如前文中所列出的LPWAN相关技术家族中,也有部分属于WNAN。 其他 其他物联网通信技术,包括卫星通信和一些不方便专门未归类的网络技术,虽然数量非常少,但也会在将来物联网领域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对于物联网市场规模的研究,IoT Analytics以最终用户在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支出作为市场规模的指标。已经过去的2017年,全球物联网的市场规模约为1100亿美元,2018年约为1510亿美元,到2025年预计达到1.56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9%。而2023年LPWAN连接方面的支出仅为47亿美元,相比物联网整个市场规模,仅占不足1%的份额,再一次说明了LPWAN连接费用的天花板。 以最终用户在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支出作为市场规模,可以看作是以支出法来计算的,以此来看,物联网的产值距离万亿级美元的市场规模还有6年的时间。中国作为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主要力量,未来在全球物联网产值中占据最高比例,假设这一比例为25%,则根据IoT Analytics市场规模的预测,预计要到2022年之后,中国的物联网产业规模才能突破1万亿人民币。 Read more.
腾讯成功入选LoRa联盟新一届董事会
近日,物联网领域权威国际组织 LoRa 联盟完成新一届董事会竞选工作,凭借对物联网以及该联盟的持续贡献,腾讯在多个候选企业中高票胜出,正式加入 LoRa 联盟董事会,腾讯TEG网络平台部总监王亚晨担任LoRa联盟董事会新一届董事会董事。 去年7月11日,腾讯云宣布以发起成员身份加入LoRa联盟,成为该联盟又一名重量级推手。LoRa联盟是一个开放的、非盈利性组织,它目的在于将LoRa所代表的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N)推向全球。 LoRa联盟副主席Alper Yegin表示:“非常高兴看到腾讯当选联盟董事会新一届董事会董事,腾讯多年来在物联网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有效推动了LoRa技术在全球的普及,拓展了物联网在众多实际场景的落地”。 作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腾讯在物联网技术、产品、生态等方面大力布局,联合众多合作伙伴共同推进LoRa技术的成熟和应用。 一方面,腾讯云与全球最大的LoRa开放社区The Things Network形成战略合作,将建立适合中国发展的物联网开放社区,为国内物联网开发者、集成商、行业用户提供开放的网络接入、敏捷的开发环境、丰富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快速组建本地社区服务等,打造开放的物联网生态。 另一方面,面向全球合作伙伴,腾讯持续开放在深圳建成的全国最大规模的LoRaWAN网络,在终端和网关接入上,大幅降低部署成本和使用门槛。目前深圳重点区域已经实现连续覆盖,局部区域已实现室内深度覆盖。 此外,针对物联网碎片化、复杂化的业务场景,腾讯云可面向行业用户提供成熟的端到端物联网全栈解决方案与产品,包括模组和终端、边缘网关、网络、云平台、行业应用和集成服务等。其中,物联网云平台可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物联网连接服务,帮助开发者低成本,快速地实现“设备-设备”、“设备-用户应用”、“设备-云服务”之间的数据通信,并和腾讯云产品打通,方便用户快速实现海量设备数据的存储、计算以及智能分析。 腾讯云物联网产品总经理张文杰表示:“作为 LoRa 联盟董事会董事,腾讯云将继续秉持开放、共赢的心态,与其他成员以及广大合作伙伴一起,共同促进 LoRa 技术在全球 LPWAN 建设和产业链的发展,推动物联网向智联网进化。” Read more.
LoRa将成LPWAN事实标准,NB-IoT增速让人失望
2018年,中国低功耗广域网(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LPWAN)市场成长显著,逐渐成为推动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据赛迪智库报告显示,2019年,NB-IoT与LoRa将继续领跑全球LPWAN市场、NB-IoT产业链和价值链将进一步完善、LoRa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LPWAN应用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拓展。 根据IHS Markit技术组发布的《低功耗广域(LPWA)市场报告-2017》预测,2019年,在所有低功耗广域网公用网络中,超过40%都有望使用基于LoRa的设备,这意味着LoRa有望在今年成为主导型的LPWAN解决方案。 而LoRa芯片的核心供应商Semtech公开发布的数据则显示,截至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部署的、用于专用网络和公用网络的基于LoRa的终端节点数量已超过9000万, 部署的基于LoRa的网关数量已超过24.5万个,已有70个国家/地区建设了LoRaWAN网络,同时有100多家网络运营商部署了LoRaWAN网络。 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多标准参与 那么“老对手”NB-IoT呢? Semtech副总裁兼无线和传感产品事业部总经理Alistair Fulton “NB-IoT的增长速度没有达到分析机构的预测,市场对他们的增长率还是有些失望的。”Semtech副总裁兼无线和传感产品事业部总经理Alistair Fulton,在日前举办的一场LoRa生态发展及创新应用论坛上接受《电子工程专辑》采访时说到,“其实从生态角度来讲,LoRaWAN和NB-IoT都是为物联网发展服务的通信工具,这类工具越多,物联网发展得越快。NB-IoT在功耗和对移动方案的支持上还有改进空间,我们希望大家都把技术完善后,共同做大物联网这块蛋糕。” IHS Markit对于LPWA公共链接全球市场的预测,LoRa将超过NB-IoT成为主导型的LPWAN技术(Source:IHS Markit) 拿NB-IoT模块价格降到3美元来说,Semtech市场营销和业务拓展高级副总裁张晖(Chris Chang)认为不应该单以模块的成本来分高下,“我们认为物联网的主要成本有四个,第一是硬件价格,第二是电池成本,第三是技术研发的成本,第四就是维护的成本。我们在硬件方面会持续把成本往下降,同时也从客户角度,把另外三个成本往下降。因为客户会同时考虑这四个成本。”比如一个客户是做电表的,一个电池本来希望能撑几个月,结果几周后就不得不换电池,因为通信标准的功耗太高。这时候就要从电池和维护人工成本上综合考虑。 Semtech市场营销和业务拓展高级副总裁张晖(Chris Chang) 在此次论坛上,中国联通、阿里云、腾讯云、克拉科技等国内顶级LoRa生态伙伴,以及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行业支撑机构,围绕LoRa技术的创新应用、商业模式、发展趋势、生态合作、互通认证和技术体系建设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同时,利尔达、慧联无限、门思科技、YoSmart、ASR和H3C等12家LoRa技术解决方案商,也从产品和网络创新的角度全方位介绍了LoRa网关、传感器等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及LoRaWAN在物联网垂直领域的创新应用,共同探讨了LoRa技术和创新应用的发展趋势和机遇。 运营商和国家级实验室谈LoRa 虽然NB-IoT是运营商网络体系下的“嫡长子”,但在一些偏远、蜂窝网络无法覆盖的地区,就需要LoRa这种组网方便又功耗极低的通信标准。中国联通物联网公司高级经理朱碧雷表示,联通对于NB-IoT和LoRa的态度很明确,“我们觉得LoRaWAN跟NB不冲突,它们在很多场景上都是LPWAN,有很多业务重叠,也有互补。LoRaWAN的优势在于运营商现在NB网络覆盖不足,在区域性业务上可以比NB更容易落地,更快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图:电子工程专辑摄) 联通会从几个方面来考虑LoRaWAN业务的落地:一个是网络无法覆盖的偏远地区,像西藏、新疆的畜牧管理;二是边远地区的油田,运营商网络相对覆盖较差,也是LoRaWAN业务落地的机会。在这方面,用LoRa提供网络接入,是对运营商NB网络的很好补充。第三是在公共事业管理,LoRaWAN跟NB在这块其实业务重叠,联通会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提供NB接入或LoRaWAN平台搭建。 不同的技术特征会带来不同的应用场景,LoRa低功耗、长距离的射频连接方式,填补了蜂窝技术和无线局域网技术的不足之处。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射频组组长金舰在演讲中,列举了一些NB-IoT和LoRa在商用中发现的典型问题。NB-IoT终端商用的典型问题就是平台接入,比如上报数据平台不显示、接口调用问题无响应,以及正确性和推送问题。 (图:电子工程专辑摄) 金舰表示:“曾经一家智能水表厂商跟我们反馈,他们在第一批采用NB-IoT的水表投入使用后发现出现大面积的数据不上报和上报错误,最后经过我们、运营商和他们一块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在于网络侧参数和终端侧参数没有匹配造成的。” (图:电子工程专辑摄) 而从泰尔终端实验室的角度看LoRa终端的国内商用,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是互联互通问题,有些国内LoRa厂商在产品研发时并未完全按照LoRa协议进行设计,有时会造成同一片区域不同LoRa网关之间无法做到互联互通。第二是具体运行问题,采用LoRa级的终端产品,其实与NB-IoT产品一样,在实际运行中也会出现比如信号干扰、延时、无法下达命令等等问题。最后一个是测试认证问题,目前国内还没有经过LoRa联盟授权的第三方测试认证实验室,也就是没有办法给全部的LoRa终端厂商提供测试认证服务。 (图:电子工程专辑摄) “从我们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产品没有经过测试认证,那么在后期大规模商用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也是前期我们与NB-IoT厂商得出的结论。” 金舰说到。 简化LoRa应用的研发流程 在今年3月,Semtech陆续推出了基于LoRa的解决方案平台以及基于云的地理定位服务,目的在于实现基于LoRa的物联网应用开发、部署和管理的流程化和简化,从而快速实现投资回报(ROI)。 这个基于LoRa的平台包括开发人员构建模块LoRa Basics™、云服务LoRa Cloud™和基于调制解调器的可管理硬件,专注于快速设计和部署物联网应用的三个关键领域,以支持LoRa联盟推出的开放LoRaWAN标准,并与其生态系统协作。而基于云的地理定位服务可通过Cloud API调用访问,简化所有基于LoRaWAN设备的地理定位访问并实现大众化应用,使开发人员能够快速地构建采用多模式定位功能(包括Wi-Fi、GNSS和基于LoRaWAN的地理定位)的物联网解决方案,而无需承担从头构建解决方案所涉及的开发复杂性(和重复性)。 (图:电子工程专辑摄) “物联网解决方案具有通过提供分析性见解来改变世界的潜力,从而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自然资源的使用方式。许多开发人员和系统集成商希望抓住这个机会,但需要易于使用的加速器来帮助他们更快地开发物联网应用。” Alistair Fulton说道:“我们相信通过提供新产品和服务可以简化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开发流程,使LoRa成为构建和管理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最简单的方式,使我们的客户能够更快地向市场提供更高价值。” LoRa在中国的机遇和生态 除了与运营商的合作,LoRa也与广电在很多省市级网络上展开了合作。张晖表示,“我们曾到广电的规划院,与他们共同做一些规划。广电网络在支持全国农村地区的宣传方面地位很重要,他们也有物联网的需求,比如通过智慧城市来简化市政方面的事务。所以我们看好在智慧城市方面跟广电省市公司的合作。 ” 在LoRa生态链的推广上,张晖也表示,Semtech不会直接代表LoRaWAN去跟政府谈生态合作,因为每个国家地区的厂商才是最了解当地需求的群体。在中国也是如此,LoRa是通过国内的主要合作伙伴,来与官方形成联动,促进和协助政府在标准和法规方面的制定。 “当前我们的生态合作伙伴主要集中在水电气表计行业、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智能家庭/智能楼宇/智能社区以及智能农业/畜牧业这几块。”张晖说到。 Alistair Fulton 最后表示,“LoRa技术已经成为中国物联网事实标准之一。Semtech举办此次论坛的目的是加强LoRa在物联网领域的领袖地位,帮助开发者开发基于LoRa技术的解决方案。携手LoRa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推动LoRa生态继续良性、健康发展,催生更多基于LoRa技术的创新应用,进而加速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在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物联网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将是全球物联网行业的领跑者,我们相信LoRa技术将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Read more.
Semtech宣布为企业和开发人员开放LoRaWAN Academy注册
各种免费的教育模块可简化并加速基于LoRa的物联网应用的开发 美国加州CAMARILLO市,2019年4月30日——高性能模拟和混合信号半导体产品及先进算法领先供应商Semtech Corporation(Nasdaq:SMTC)日前宣布:面向从大型企业到个人开发者的所有人开放其免费教育培训服务LoRaWAN Academy?的注册。LoRaWAN Academy为学生、工程师、开发者和企业提供综合的、免费的教育模块,以支持其采用基于LoRa的技术来开发物联网应用。 “开发者是任何现代技术平台中最重要的部分,而LoRaWAN Academy正是帮助其快速了解当今发展最快的物联网技术之—的Semtech的LoRa器件和无线射频技术(LoRa技术)。LoRaWAN Academy将使开发人员能够更快地将其基于LoRa的解决方案推向市场并简化开发过程,”Semtech无线和传感产品事业部,开发者生态系统高级总监Steven Hegenderfer说道。“我们正与基于LoRaWAN?的生态系统共同来开发和推动对社群有益的材料。通过提供专注于构建基于LoRa应用的免费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工程师、开发者和企业实现快速起步,从而构建其强大的、创新性的物联网应用。” LoRaWAN Academy于2017年下半年首次推出,当时主要是面向大学。自最初成立以来,世界各地的多所大学已经采用并推出了LoRaWAN Academy课程,培训学生开发基于LoRa技术的的解决方案和了解开放的LoRaWAN?协议,帮助学生为进入物联网职场做好准备。该计划目前将向所有对构建基于LoRa的应用感兴趣的人员开放。LoRaWAN Academy包括10个自定学习进度的在线课程,其中包括视频讲座、补充阅读资料和实践作业。 “LoRa技术是一项领先的技术,被公认为是开发物联网应用的事实平台,” Kumaraguru College of Technology (KCT)电子和通讯工程系负责人S.A。 Pasupathy博士说道。“随着LoRaWAN Academy对所有人免费开放,这对参与者来说是了解和实现LoRa投资回报(RoI)的一个大好机会,同时能够加速其应用的上市及职业发展规划。” 更多有关LoRaWAN Academy的信息,请搜索:Semtech的LoRa开发者平台。 Read more.
从边缘计算到边缘智能 还有多少“边缘”的路要走?
Edge Computing(边缘计算)这个酷概念虽然正逐渐被人熟知,但在应用领域却刚刚起步。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作负载出现在云端,以及物联网等新技术走进人们生活,对于本地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云计算在应对大规模业务具有优势,但这种集中化的数据处理方式在万物互联时代似乎“过时了”。难怪Gartner认为边缘计算正在吃掉云。 有调研机构预计,未来79%的IoT流量将通过网关接入,50%的网络流量将来自物联网,而物联网将贡献超过500亿的连接。值得一提的是,会有40%的IoT流量在边缘进行处理。 对IoT而言,边缘计算技术的实现,意味着许多控制将通过本地设备实现,而无需交由云端,处理过程将在本地边缘计算层完成。这无疑将大大提升处理效率,减轻云端的负荷。由于更加靠近用户,还可为用户提供更快的响应,将需求在边缘端解决。 OICT多场景融合 落地应用成关键突破口 在中国,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CC正在努力推动三种技术的融合,也就是OICT的融合(运营Operational、信息Information、通讯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对于边缘计算,计算对象主要定义的了四个领域:设备域、网络域、数据域、应用域。 目前出现的纯粹IoT设备,跟自动化的I/O采集相比较而言,有不同但也有重叠部分。那些可以直接用于在顶层优化,而并不参与控制本身的数据,是可以直接放在边缘侧完成处理。 在传输层面,直接的末端IoT数据、与来自自动化产线的数据,其传输方式、机制、协议都会有不同,因此,这里要解决传输的数据标准问题。 在OPC UA架构下可以直接的访问底层自动化数据,但是对于Web数据的交互而言,这里会存在IT与OT之间的协调问题,尽管有一些领先的自动化企业已经提供了针对Web方式数据传输的机制,但是,大部分现场的数据仍然存在这些问题。 数据传输后的数据存储、格式等这些数据域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包括数据的查询与数据交互的机制和策略问题都是在这个领域里需要考虑的问题。边缘计算的应用是目前最为难以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领域的应用模型尚未有较多的实际应用。 从产业价值链整合角度,ECC提出边缘计算的产业价值,即CROSS,在敏捷联接(Connection)的基础上,实现实时业务(Real-time)、数据优化(DataOptimization)、应用智能(Smart)、安全与隐私保护(Security),为用户在网络边缘侧带来价值和机会。 在技术与商业的双重驱动下,边缘计算产业将持续走向纵深,但是边缘计算因为横跨OT、IT、CT多个领域,且涉及网络联接、数据聚合、芯片、传感、行业应用等多个产业链角色,如何实现不同行业、不同厂商之间的互通和互操作,各个产业如何合理分工、有序协作,这些都是边缘计算在各个行业应用落地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赋予边缘计算以智能 实现IoT多样生态 在物联网边缘部署简单的应用逻辑,无法满足多姿多态的物联网应用需求。在靠近应用场景的地方,必须部署一定的智能,才能在物联网边缘构建起健硕的应用生态。 智能边缘计算提出了一种新模式:利用云大规模进行安全配置、部署和管理边缘设备,并根据边缘设备类型和场景进行智能分配,让物联网的每个边缘设备都具备数据采集、分析计算、通信、以及最重要的智能,实现智能在云和边缘设备间的流动。 边缘计算本质就是“贴地”的云计算。边缘计算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继承云计算的智能。就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理论上已经能做到这一点。针对某一种应用,云计算在学习了足够多的应用场景后,可先进行精简,再部署具有智能的边缘网络,从而形成了边缘智能。 这样,即使脱离云计算的支撑,边缘智能也能够实现该应用场景的大部分智能。当边缘计算成为边缘智能,可使得局域、边缘的物联网系统具备自治自律的行为能力。自给自足的算力和智能,将使得物联网应用可以摆脱“云计算”而相对独立地运营。 “大智能”在云端,“小智能”在边缘,仍是长期趋势。边缘计算领域,英特尔、ARM这些顶层设计厂商都在将技术逐步进行落地,完成技术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软件层面的开源IoT系统和硬件层面的智能网关,正在补足技术短板,各大厂商也都相继建立合作组织共同发展边缘计算。不管是云计算还是AI,最终的落点都是用户,无论什么技术都不会被简单替代,只有相互依存才会造就参差多样的技术生态。 Read more.
2018物联网趋势:人工智能、安全和几种边缘计算的解决方案
到目前为止,你可能已经听说过很多关于物联网或物联网的事情;毕竟,在2017年,它仍然是人们谈论最多的技术之一。对物联网而言,这无疑是忙碌的一年,它为当今的企业提供了许多令人兴奋的机遇。由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激增,连接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低成本智能传感器和设备的可用性,以及物联网平台有多种选择,物联网已经成为流行说法的一部分。 物联网(IoT)在2017年的新闻中随处可见,无论是由于新设备的开发、使用不安全设备的网络攻击,还是戴尔(Dell)和罗尔斯罗伊斯(Rolls-Royce)等公司新推出的物联网部门,我们肯定听到了很多关于这个新兴领域的消息。 当然,这并不奇怪,正如高德纳(Gartner)经常引用的预测:到2020年,将有超过200亿件联网的东西。过去一年,从烤面包机到牙刷,联网设备的增加表明,我们可能正在更接近预测。 随着物联网领域的机遇不断增加,全球企业都在大力开发独特的设备,或寻找新出现的软件或平台解决方案的途径。专家们表示,2018年有一些物联网趋势值得关注。 人工智能的提高 在过去的一年里,人工智能在企业中的应用得到了压倒性的推动,物联网也不例外。 物联网对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应用程序来说是一个丰富的领域,因为大量联网设备(比如汽车)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动化,以便它们能够在飞行中对环境做出反应。此外,这些设备正在创造的海量数据也为人工智能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基础。 Canonical设备和物联网执行副总裁Mike Bell在接受英国Computerworld采访时表示:“我认为机器学习将会越来越流行,因为人们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所以他们可以使用训练数据集来分析模式,学习以前不懂的东西。” 走向边缘计算 随着物联网部署速度的提高,基于edge的计算和存储在物联网应用程序中将发挥更有意义的作用,特别是在资产与核心基础设施进行长距离操作的工业领域。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的一份名为FutureScape的报告,到2019年,至少有40%的生成数据将被存储、处理、分析,并在封闭或处于网络边缘的地方采取行动。 什么是边缘计算? 边缘计算是指在靠近智能设备或数据源头的一端,提供网络、存储、计算、应用等能力,达到更快的网络服务响应,更安全的本地数据传输。边缘计算可以满足系统在实时业务、智能应用、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要求,为用户提供本地的智能服务。具体有以下几种 新商业模式 企业对物联网连接的传统选择是Wi-Fi和移动网络。然而,随着物联网变得越来越先进,各机构正在考虑新的连接方式,比如5G和LPWAN,这两种网络在过去一年里的使用率都在稳步上升。 新的集成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发展将增加连接的重要性,而企业所寻求的是低成本、寿命长、不需要大量电力的连接。 值得注意的一件事是LPWAN技术的使用将会开发出新的应用程序类型。例如,贝尔说:“通过在几乎所有资产中包括传感器,制造商可以在产品即将磨损时感知到,然后用一个新产品替换它。” 区块链采用 根据DataArt物联网业务主管伊戈尔伊鲁宁(Igor Illunin)的说法,区块链有潜力改变组织利用其物联网资产的能力。 他表示:“区块链技术有潜力利用物联网的能力,帮助企业更有效地瞄准消费者。互联物联网设备的所有系统都可以使用区块链来有效、可靠地组织、存储和共享数据流。 “这项技术预计将在众多管理跨不同地域移动的现实世界物体的行业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而使区块链成为2018年最热门的物联网趋势之一。” 数字转换 物联网在推动企业转型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为企业对自身资产有了新的认识,可以基于数据和分析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高德纳(Gartner)杰出分析师戴维塞利(David Cearley)表示:“智能数字网格是未来数字业务和生态系统的基础。信息技术领导人必须将这些技术趋势纳入他们的创新战略中,否则就有可能输给那些有这种趋势的企业。 安全 沃达丰(Vodafone)的物联网晴雨表2017/18显示,72%的物联网采用者预计,安全和隐私方面的担忧将大大减少,从而为大幅增加物联网的使用铺平了道路。 在过去的一年里,安全问题以各种错误的理由出现在新闻头条,随着更多的互联技术的部署,安全挑战也很可能随着物联网的扩展而增加。 所谓的僵尸网络攻击的兴起,应该会迫使那些此前销售过产品的厂商,在没有充分考虑其基本安全级别的情况下,将其列为优先级。 来自Canonical的贝尔说:“我认为我们将会看到安全问题比以往更加受到重视。我认为人们普遍意识到,由于各种错误的原因,它抓住了一些负面的头条新闻,因此这些新闻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以确保这些事情是安全的。 自主车辆 通过优步(Uber)和Lyft等公司拼车的兴起,让人们对自动驾驶汽车越来越感兴趣,这为物联网的应用创造了巨大的机遇。 运输即服务(TaaS)被描述为从个人拥有的运输方式向作为服务使用的移动解决方案的转变。 思科物联网(Cisco IoT)战略总监特蕾莎布伊雷文(Theresa Bui Revon)表示:“到2018年底,多数大型汽车公司将承诺将其车队的一定比例用于拼车服务。” “一些公司将投资于现有的共乘服务,而另一些公司将推出自己的品牌服务。” 下一个步骤 总体而言,我们预测物联网的应用在未来一年将继续增长,而此前没有注意到物联网潜力的公司将获得巨大收益。 随着供应商将安全作为优先事项,更多设备将被开发出来,这将吸引企业的兴趣,将其整合到自己的资产中,并开始从这些资产中驱动不可预见的价值。 Read more.
从LoRa说起,物联网产业生态应该如何发展
LoRa与NB-IoT是最近几年非常火热的两大物联网连接技术,因为技术性能的相似性经常被进行对比,在历经数年的发展之后,两者产业发展现状已经开始表现出各自的特色。 NB-IoT因为得到了政策层面的大力推动以及运营商大规模补贴“催熟”之后,模块成本已经很低,这对于终端应用而言无疑是一道福音,尤其是2G退网的背景之下,NB-IoT将会承担起低速率蜂窝连接的重任。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市面上大规模部署的物联网项目并不多,零散碎片化的企业级物联网应用是当今物联网需求的主力,这类需求给LoRa等可以独立组网的物联网连接技术很大的发挥空间。 4月11日,在Semtech主办的“LoRa生态发展及创新应用论坛”上,笔者获悉,目前LoRa产业链整体保持着高速的发展态势,产业的成熟度也在日益增加,Semtech副总裁兼无线和传感产品事业部总经理Alistair Fulton在大会上表示,目前全球已部署超过9000万个LoRa节点,在网络部署方面,70多个国家,100多家网络运营商部署了LoRa网络,并且最近几年LoRa的市场体量一直保持着一倍以上的增长速度,由此可见,LoRa已经成为一种市场选择的主流物联网连接技术。 Semtech副总裁兼无线和传感产品事业部总经理Alistair Fulton 01 物联网的实现不仅仅是需要单一的技术, 而是完整的生态 从事物联网行业的人都知道,物联网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物联网技术也同样包罗万象,而在网络上,常常会看到通过某种技术就可使实现物联网应用的报道,这其实是不现实的。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因为精力有限,不可能覆盖到物联网的各个层次,只能在某些环节切入物联网业务,比如说通信传输、传感器、云平台等等,然后基于公司的优势领域,向外拓展集成,才能更好地匹配市场用户的需求,拓展物联网业务。 因此,不难看出,物联网的落地应用实现,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链进行相应的支撑。当然,对于某种单一物联网技术而言,想要其发展壮大,也必须需要一个非常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才行。 02 一个健康完整的物联网生态链, 是什么样的形态? 一个理想的物联网生态是什么样子?我们可以从市场的角度进行分析: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作为一家企业而言,首要目的是盈利,所以,对于一个产业来说,能不能壮大,关键是能不能让所有参与者都能有利可图,当然,不排除政策的刺激作用,但产业想要不断地发展壮大,就要符合盈利这一基本市场规律。在这个层面,LoRa产业链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因为LoRa的主要应用是企业级应用,其组网灵活性以及性能特点能够让它成为这个领域非常有竞争力的选择,而同样的,LoRa方案供应商在项目中加入了大量的定制化开发,可以获得较高溢价,对于用户而言,LoRa也是市面上最具性价比的方案,这也是LoRa产业链最近几年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一个健康的产业链第二个要求就是玩家足够的多,参与的企业类别足够的丰富。这个条件有两层意义: 第一层意义就是,当参与者足够的多,才能在方案应用端形成更多的个性化产品与方案,满足物联网碎片化的市场需求。 第二层意义就是参与者众多就意味着开放,意味着更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用户也能有更多的选择,整个产业链才会更有活力。 市场上有很多反面的案例,当一项新型技术出现之后,即使在技术端能够有比较优越的表现,但是因为参与者少甚至是独家垄断,注定成不了大气候。 而LoRa产业在这个层面的表现很不错,目前国内LoRa产业链的参与者保守估计有数千家,其中不乏有联通、阿里、腾讯、中兴通讯、广电等巨头玩家。从类型上来说,有模组、基站硬件供应商,有整体方案供应商,有表计、定位器、可穿戴产品等各类终端应用商,有网络运营商等等,即便在早期饱受质疑的芯片端,目前Semtech已经在给更多的公司授权IP,市面上也将会出现更多芯片选择。 03 总结 翻开国内LoRa产业链的发展历史,虽然时间才不过短短数年而已,但是却经历了一路的跌宕起伏,而发展至今,已经成为IoT产业中一股不可忽视的产业力量,这足以彰显这个产业的成长性以及可持续性,其产业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本文来源:物联传媒 本文作者:银匠 Read more.
LoRaWAN在智慧养老管理服务的系统应用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超过60岁的人口比例将达到35%,届时将成为世界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所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和深化,物联网的迅猛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丰富的解决方案、服务和产品,这当中当然也包括了养老服务。 近年来,国家密集发布与养老相关的政策,从养老设施建设、用地、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资本进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互联网+养老、智慧健康养老、标准化建设、人才培养、养老服务补贴、金融支持、税费优惠等各个方面都提供配套扶持政策。如,关于开展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工信厅联电子〔2018〕63号)、关于确定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的通知(民函〔2017〕252号)、《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民发〔2016〕179号)等。 躬远科技从信息化入手,以老人切实的生活需求为导向,整合养老产品和服务,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智慧养老服务。 智慧养老管理服务系统架构 可应用场景 老人智能防护 涵盖老人智能手表、智能胸牌、语音呼叫器、一键SOS报警器等设备,集成跌倒检测、运动量统计、精准定位、久坐提醒、吃药提醒等诸多功能; 可视化护理 对失能失智老人的7*24小时进行视频监控,防止意外发生、对公共区间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布控,同时结合室内定位技术,实现视频联动,当公共区间内出现异常情况时,如老人摔倒,摄像头进行快速定位捕捉。并对事件进行完整记录。在大厅入户门处,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实现动态人脸捕捉和识别,对入住的老人可以无卡进入,并向其打招呼和温馨提示,同时生成进出门记录,对外人进入可以指示他到前台进行访客登记。既保护了中心的安全,同时给老人也提供了便捷;  智能操控 利用智能音箱通过语音对房间内的电器进行操控,包括开关灯、窗帘开合、空调控制、电视的开关和节目的切换、新风机的控制等等。让老人操作更加方便、尤其对独居的行动不变老人意义更大; 健康管理 智能床垫轻松监测老人睡眠情况,统计睡眠信息,大数据分析睡眠质量。异常情况播报。智能药盒,语音提示老人按时吃药; 居住体验 进行全面的环境监测,包括温湿度、PM2.5、甲醛、CO、CO2、PBOC、漏水等配合新风系统,给老人提供全天候的智能体验; 室内精准定位 对整栋楼进行室内定位网络覆盖,包含定位服务器,定位基站和整合到智能胸牌的定位节点。同时对整栋楼进行3D建模,做出楼层的GIS地图。从而实现每个老人的精准定位; 室内应用产品展示 公共资产与人员管理 对于公共资产如:健身器材、护理设备、书籍、工具等进行定位与监测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给护理人员佩戴智能胸牌或者智能手环可实现,移动考勤,运动轨迹,工作量统计,呼叫提醒等日常功能; 媒体娱乐与信息服务 CIBN智能电视及适合老人的内容服务:如东方大剧院、文艺院线、禅文化、中国城市、CIBN健康频道、智能音箱随时听音乐、戏曲、咨询、天气等各类信息; 食品安全与餐厅卫生 对厨房环境进行视频监控,燃气监控、危险品监控、食物存储环境检测,再结合产品溯源系统,让老人吃的放心。 公共区域应用产品展示 Read more.
LoRa基础知识汇总,看完一篇就入门!详解最常用的Class-B模式
LoRa协议架构图。 (燚智能物联网产品开发大讲堂点评:普通物联网用户知道有Class ABC就足够了,协议部分LoRa模组厂和网关厂家已经做完了。) LoRaWAN是为LoRa远距离通信网络设计的一套通讯协议和系统架构。 LoRa的协议架构分层图 LoRaWAN 网络架构 LoRaWan的架构 可以看到一个LoRaWAN网络架构中包含了终端、基站、NS(网络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这四个部分。基站和终端之间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由于LoRa的长距离特性,它们之间得以使用单跳传输。在终端部分官方列了6个典型应用,有个细节,你会发现终端节点可以同时发给多个基站。基站则对NS和终端之间的LoRaWAN协议数据做转发处理,将LoRaWAN数据分别承载在了LoRa射频传输和Tcp/IP上。 (燚智能点评: LoRa的架构和手机差不多:终端+基站的模式。LoRa都是星形网络,没有mesh网络。LoRa设备要通过网关的4G、Wifi、网线等接入公网。其中“LoRa模块+网关+数据中转传输”部分,已经有大量成熟解决方案。 MCU连接LoRa网络,跟连接2G和NB-IoT网络的方式是类似的,重新照着模块AT指令写一遍就好了。如果上FreeRTOS之类的小系统,大部分网关厂家有参考代码可以直接搬过来用。) LoRa实际应用的几个参数: (燚智能点评:市区普通场景用NB-IoT足够了,山里的牧场、科考队之类的用LoRa比较好,范围足够大。功耗上看多久上报一次数据,1000mAh的电池支撑LoRa定位器工作几个月肯定没问题。都用上LoRa了,相信数据发送频率和数据量都不会有多大的,所以容量、速度这些参考一下即可。) 传输距离:市区2~5公里,郊区15公里。 工作电流:仅射频收发器,睡眠时0.2uA,接收时10mA,发送时120mA@+20dBm,20mA@+7dBm,发送时的工作电流与发射功率有关。 节点容量:上万(tens of thousands),与节点的数据发送频率有关。 速率:中国,250bits/s ~ 11kbits/s(LoRa调制),50kbits/s(FSK调制),LoRa调制最大速率相当于串口9600波特率,FSK调制最大速率相当于串口57600波特率。 频谱:中国,779MHz ~ 787MHz。 Class ABC三个模式,用好LoRa的关键! Class A 上下行的时序图,目前接收窗口RX1一般是在上行后1秒开始,接收窗口RX2是在上行后2秒开始。(燚智能点评:终端有数据了,就上报,顺便收一下服务器下发的指令。终端没数据的时候,服务器下发不了指令。适合用在智能井盖、智能垃圾桶、传感器等场景,你可以几天才发一个数据上去,省电的很。) LoRa Class-A Class C 和 A 基本是相同的,只是在 Class A 休眠的期间,它都打开了接收窗口RX2。(燚智能点评:几乎随时都可以接收数据。只干活不睡觉,功耗自然就高了。考虑到10mA级别的接收电流,不是长供电的设备最好别用这个模式。) LoRa Class-C Class B 的时隙则复杂一些,它有一个同步时隙beacon,还有一个固定周期的接收窗口ping时隙。如这个示例中,beacon周期为128秒,ping周期为32秒。(燚智能点评:看起来复杂,实际上就跟NB-IoT的eDRX模式差不多,隔几十秒收一个数据。其他时候都在休眠。功耗低、服务器下发数据延时也不大。适合定位器、开关等场景。既不用接电,也能够“还算及时”的控制设备。) LoRa Class-B Class B用的最多,也最复杂,看一下B模式的技术细节: (燚智能物联网产品开发大讲堂:总结下来就两句话:终端和基站约定一个时间下发数据,终端和基站依靠beacon信号校对时间,确保约定的时间不会错位。下文的节点是终端设备、NS是数据服务器、网关就是LoRa基站) ClassB的目的是使得节点具有在预定时间打开接收窗口(称之为ping slot)的能力。一个支持ClassB的网络,所有的网关都必须同步发送beacon。 NS选择哪个网关来发起下行,基于节点的最后一次上行的RSSI,因此,节点在移动并检测到收到的beacon(节点可以识别出收到的beacon来自于哪个网关)发生变化时,节点必须发起一次上行(通常发一个空的上行帧)强迫NS更新NS下行路由(NS->某网关->节点)。 节点工作在Class B之前,下面信息必须告诉NS:节点ping-slot默认周期、DR(数据速率)、频道。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