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物联网的低功耗广域连接需求的发展,LPWA技术也给中国物联网市场带来了大量新的商业机会。物联网的两个关键要素是低功耗的传感器和云计算,前者让大量应用变成了可能,后者让感知具有智能化,使各类应用变成现实。随着低功耗传感器和云计算的逐渐发展成熟,大量的应用需要低功耗、远距离、低成本的方案,如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以LoRa、NB-IoT等为代表的LPWAN技术在这三方面的特点正好补齐了物联网发展中的短板。
LPWA物联网应用站通过本栏目为您整理和收集的LPWA最新市场与商机信息,帮助您了解LPWA物联网市场行业动态,分析行业方向与前景,传播企业品牌方案和实际客户需求,也帮助LPWA从业者把握这些市场机会。
边缘计算大热,与其协作的LoRa技术也准备好迎接物联网的爆发了?
物联网中的边缘计算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A股市场今年3月以来边缘计算概念股接连出现的涨停进一步推升了边缘计算的热度。百度搜索指出显示,“边缘计算”这一关键词的热度在3月6日到3月13日达到了高点。雷锋网《揭秘『边缘计算』“搅局”沪深股市的背后》一文也对边缘计算进行了解读。 无论是资本对概念的热炒还是产业有了实质的进展,边缘计算最终的目标是要实现物联网。但是,无论是新的边缘计算设备与成熟设备之间的连接,还是边缘计算与云计算之间数据的传输,都离不开物联网连接技术。那么,LoRa作为备受关注的物联网连接技术,是否准备好了与边缘计算一同迎接物联网2020年的爆发? 连接是第一步 物联网的连接技术众多,包括5G、LoRa、NB-IoT、Wi-Fi、蓝牙等。5G面向对速率和稳定性要求更高的场景,目前尚未正式商用。Wi-Fi、蓝牙等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在物联网市场将继续发挥其作用。LoRa和NB-IoT广覆盖、低功耗的特性非常适合物联网的众多应用场景,自然成了备受关注的物联网连接技术。 国内,在芯片提供商以及运营商的推动下,NB-IoT一度成为最受关注的物联网连接技术,但技术稳定性以及模组价格成为了阻碍NB-IoT前进的障碍。因此,去年12月中国移动500万片NB-IoT模组招标中,模组的最低报价低于20元受到关注(不到两年前为70元左右)。 NB-IoT阵营在努力降低模组成本的时候,LoRa的发展十分迅速。2018年,先是腾讯宣布在最高层面加入LoRa联盟,不久后的2018杭州云栖大会期间,Semtech公司宣布将其LoRa芯片半导体知识产权(IP)授权给阿里云IoT。 用更为直观的部署情况对比,根据物联网智库的报道,其从多个渠道了解,NB-IoT去年底已实现的连接数大概为1000多万的级别。LoRa方面,雷锋网了解到,Semtech最新的财报显示,2017年-2018年,LoRa在全球的运营商从50个增加到100多个,部署LoRa网络的国家和地区也从50多个增加到100多个,已部署的LoRa的基站更是从7万个增加到24.3万台,能支持约12亿个节点,实际部署的节点超过8000万个。 虽然Semtech并未单独公布LoRa在中国部署的情况,但可以明确的是LoRa在中国的发展更加领先,相比NB-IoT,LoRa在落地方面显然获得了更好的市场反馈。 连接的下一步是平台化及感知定位 不过,连接只是物联网实现的万物互联的第一步。根据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课题组发布的《移动物联网产业发展(2017)研究报告》(简称《报告》),课题组预测2020年中国移动物联网产业将与全球同步进入发展成熟期,2020年国内移动物联网业务总体市场规模可达1.76万亿元。 《报告》指出,位置感知网络、移动通讯网络和位置计算网络将共同构成移动物联网发展的三大基础设施,这三大网络的发展决定着移动物联网产业的未来。 仅凭一份研究报告显然并不能简单的得出结论,产业的发展是否也证明着定位技术的重要性。以快速发展的LoRa来看,Semtech近日宣布推出LoRa Cloud地理定位服务,这是一种全新的、基于云的、且与 LoRaWAN协议和绝大多数网络服务器兼容的地理定位服务。也将是Semtech用以支持物联网应用的开发,提供的各种云服务产品中的第一个。 LoRa的芯片此前就已经使用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实现了地理定位,为何如今又要推出基于云的定位服务?Semtech中国区销售副总裁黄旭东接受雷锋网采访时表示:“LoRa目前在中国广泛用于智能表计、智慧安防、智慧家居/楼宇、智慧农业、智慧社区、智能物流管理等垂直领域,在这些领域我们一直都能看到一个很大的市场需求,那就是定位。虽然LoRa芯片之前就已经支持定位功能,但想要实现万物互联,还是需要一个统一的平台。因此,我们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研发,开发了这个软件平台。该平台可以对软件进行调用,帮助开发者更方便地完成物联网项目从想法到应用的实现。Semtech新的基于云的地理定位服务可通过Cloud API调用访问,简化所有基于LoRaWAN设备的地理定位访问并实现大众化应用。” Semtech中国区销售副总裁黄旭东 据了解,过去一年Semtech就已经在尝试基于云的地理定位服务的免费试用,获得了数百名用户的积极反馈。今年,LoRa Cloud地理定位还与一些合作伙伴进行了beta测试。 但更为关键的是,LoRa Cloud定位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这就无法绕开定位精度和功耗的问题。黄旭东表示,对于定位而言,定位的精度和功耗成正比。LoRa本身就是低功耗的技术,而LoRa Cloud的定位是通过网关连接到我们应用平台上,应用平台进行解码实现定位,也不会增加额外成本。 目前,基于LoRa的定位在市区的定位精度大概在70m到180m,空旷区域的定位大概在50m以内。但Semtech基于云的定位服务并非只支持LoRa定位,LoRa Cloud地理定位服务使开发人员能够快速地构建采用多模式定位功能(包括Wi-Fi、GNSS和基于LoRaWAN的地理定位)的物联网解决方案。黄旭东也提到:“我们未来的产品会做多种定位技术的多合一集成,能够降低成本和功耗。” 雷锋网认为这种方式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对于物流管理,牛羊管理等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定位需求,使用低功耗的LoRa定位就能满足需求,但不能忽视的是GNSS(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无疑是目前物联网市场定位的主力军,集成GNSS和Wi-Fi定位能够满足更多市场的需求,增加LoRa Cloud的吸引力。 模块化进一步加速物联网应用落地 位置感知网络、移动通讯网络和位置计算网络这三个物联网发展的基础设施,背后不仅需要连接技术,更需要不同精度的定位服务。要更加快速地推动物联网的发展,边缘设备需要计算能力提升的同时兼具低功耗,而边缘设备产生的数据更容易传输同样非常关键。 从连接技术的角度去看,从连接到平台无疑是加速物联网应用落地的关键。由此,我们就能很容易的理解Semtech发布的基于LoRa的解决方案加速器。从其专为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设计的路线图看,LoRa Basics能够解决最基本的连接问题,这是Semtech一直在销售的产品,并且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LoRa Cloud服务希望通过一个统一、易用的平台,降低解决方案的开发成本并缩短开发时间,基于LoRa Cloud的第一个服务即地理定位服务也说明了物联网对于定位的巨大需求。基于调制解调器的LoRa硬件则是为简化物联网解决方案的部署和管理,这是推动物联网发展更加快速的方式。 通过连接芯片、云平台、模组的完整方案,Semtech不仅能够更快地推动LoRa的发展,也能推动物联网的发展,并且从时间上看,Semtech将会在2019年底前上市所有上述产品,这意味着,LoRa这种适合物联网应用的连接技术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而《移动物联网产业发展(2017)研究报告》也预测物联网产业将在2020年步入成熟期,这是否意味着,2020年我们将看到物联网产业包括工业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能源、车联网、智能家居等将得到进一步的普及? 来源:雷锋网 Read more.
物联网:NB-IoT无法堪当大任,中国需要新的物联网通信技术
NB-IoT是以中国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为主提出的一种LPWAN(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 即低功耗广域网)。从去年开始,国内运营商和设备商开始在国内大规模推广NB-IoT,但到目前为止发现了很多问题,市场进度也不太理想。 这种反差让我去深入了解了下情况,于是在几天前写了篇文章,表达了我的观点:NB-IoT定位很鸡肋,基本没有推广的必要。 这篇文章在我的百家号和头条号里发布,评论两极分化,有赞同的,更多是反对的。反对的一方言辞一般都比较激烈,但他们的评论缺少有证据的质疑,倒看到他们激动和愤怒的情绪。我能够理解这些人,因为NB-IoT这种我国主导的标准可能承载了他们太多的感情,所以我并不介意他们的言论。 但我相信我的结论,因为它基于逻辑和事实。 需要强调的是,我并没有否认NB-IoT是有着自己的创新的,它降低了终端的功耗,提高了信号的有效覆盖范围,并且可以共用现有移动网络的基础设施,但这种优势是相比传统蜂窝技术标准2G、3G、4G等来说的,比它们更加适合低频数据传输的场景,但并不是说在某些方面胜过他们就是一个好的物联网技术。 所以,我想今天再写一篇文章,解释得更加清楚些。 NB-IoT是一种无线网络通讯协议,基于蜂窝技术,但针对物联网应用做了优化 NB-IoT是一种无线网络通讯协议,负责数据的传输,能够完成相同功能的无线通讯常见协议还有2G、3G、4G、5G、WiFi、LoRa、蓝牙、Zigbee、Zigwave等等。 NB-IoT和2/3/4/5G等同属蜂窝技术,但跟他们比起来,优化了通讯协议,使其更加适合部分物联网应用。物联网设备,最重要的指标可能就是功耗了,NB-IoT与其他蜂窝技术相比, 就是在这方面下了功夫。 例如对于物联网应用来说,由于不需要一直在线,所以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连接网络,平时不连接的时候就只要休眠就好,这可以有效地降低功耗;机器休眠了就要有唤醒机制,所以需要接收端或者发射端监听对方的信号,如何设计这个监听和相应方式也对功耗非常重要;传输协议也跟功耗相关,例如TCP协议,这种协议是面向连接的,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所以需要三次握手,这增加了连接的时间,当然也增加了功耗,但UDP协议就不需要,因此单次连接功耗更低;无线通信中,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对无线覆盖的距离有较大的影响, 在相同的覆盖距离中,尽可能地降低发射端的发射功率和提高接收端的接收灵敏度也是降低功耗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从调制方式、扩频等方面做工作;现实的环境相当复杂, 需要无线电波有一定的越障能力,波长越长,频率越低,越障能力越好,实际中相同的发射功率的情况下覆盖距离越长,因此,低频的无线电波在覆盖相同距离的情况下功耗可以更低。以上是主要的无线通讯在功耗优化方面可以下功夫的地方。 NB-IoT基于蜂窝技术,需要复用2G等的基础设施,虽然做了一些改进,降低了功耗,比2G等更适合物联网的应用,这个无可否认,但它在物联网方面应用与他的同门师兄弟比起来优势足不足够大?有没有其他成本更低、功耗差不多甚至更低的技术能够替代它?这是有很大疑问的。事实上,NB-IoT在上述两方面都缺少说服力。 NB-IoT与2/3/4G等比起来优势够大吗? NB-IoT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和人们常用的无线蜂窝移动网络共用部分硬件和其他基础设施,而这些无线移动网络运营商也有现成的宝贵的频谱资源,所以,NB-IoT网络很适合移动运营商来建设。在最好的情况——现网RRU已经具备支持NB-IoT协议的情况下,也是需要增加基带板和光纤;如果现网设备不支持的话,除了增加基带板和光纤或者馈线/跳线外,还需要增加射频硬件、天线等,这个成本算起来不算高, 但问题是,现网2G等网络的硬件已经到位了,不需要另外增加, 他们也是能够承担数据传输的任务的,甚至速率更高,而且,如果终端使用2G等模块,数据传输的功耗并不比NB-IoT高多少。 有人也许要说NB-IoT有睡眠机制(如PSM模式),2G等蜂窝技术没有, 但可以通过平时关机,需要传输数据时自动开机(加个低功耗MCU就可以啦)也可以达到类似的功耗效果; 有人也许进一步要说,如果2G频繁开关机, 网络搜索要消耗更多能量,但请记住,NB-IoT也不适合数据传输频繁的场景, NB-IoT终端在唤醒时,功耗也不比2G等模块开关机小多少(主要在于信令开销NB-IoT要比其他蜂窝技术少些),所以,两者的实际表现差不多。从功耗表现来看,NB-IoT与设置了自动开关机机制的2G等模块相比,功耗表现并没有提升多少,相差不大。 有人也许要说NB-IoT接收灵敏度更高(与其他蜂窝技术比,提高20db),覆盖更好(覆盖能力提升100倍)。看起来挺不错的,暂不论如何实现这样的灵敏度的提升(是以牺牲其他性能为代价),我们的现实是,2G等网络已经铺设好了, NB-IoT却需要添加新的设备甚至新建,现在要比覆盖和成本的话,2G等网络完胜。 有人也许要说,同频段下,NB-IoT可支持的连接数要比2G等要多得多,这对海量的物联网设备来说很重要。但仔细看小区支持的连接数就会让人头晕, 有说一个小区50K,有的说一个小区100K, 200K一个小区居然也有人敢说。实际上,你不能说他们撒谎, 事实上,我可以说一个小区支持1000K连接都可以, 为何? 在PSM深度睡眠的模式下,无论多少物联网连接, 你保证在一段时间只有数百个终端醒着就行了,是不是很酸爽? 实际测量中也只能支持800个以内的工作连接,再多的话,它就拥塞得一塌糊涂(拥塞控制算法还不行啊)。和其他蜂窝技术相比,用户容量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2G等终端在关机的状态下也不占用用户容量, 因此,按照NB-IoT的说法, 2G等终端也可以支持一个小区50K、100K、200K的连接数! 如果考虑成本的话,2G等蜂窝网络的覆盖已经非常完善,不需要新加成本,模块成本也更加成熟更低,NB-IoT更谈不上有什么优势了。 所以,结论出来了:NB-IoT与2/3/4G等比起来实际优势不光不大,很多方面似乎还不及。 有没有比NB-IoT成本更低、功耗类似甚至更低的低功耗广域网(LPWAN)? NB-IoT的成本相比其同门师兄来说,主要吃亏在前者需要新添设备,后者覆盖已经非常完善,不需要增加覆盖成本,在功耗上、连接数上由于针对低速率数据和低频数据传输的物联网典型场景做了优化,前者还是比后者有一定的优势的,虽然如上段所说,优势并不大。 但如果大家都新建的话, 用在物联网领域NB-IoT肯定比它的同门师兄们要更有优势些。 但是不是新建网络的话,就没有比NB-IoT更有优势的物联网通讯方案么?答案当然是有。 NB-IoT背负了家族的物联网重任,但正因为是出于同一个家族,它继承了家族的一些特点,例如良好的QoS,但蜂窝网络需要同步、线性发射器的峰值电流较高等也被NB-IoT继承下来了。而LoRa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历史包袱(当然也深受老大哥SigFox影响,但由于SigFox本来也是针对物联网场景设计的,所以,不算大问题),可以更好地按照物联网的场景去设计其特性,例如采用线性扩频技术提高抗干扰能力从而提高覆盖能力等。所以,在相同的覆盖距离下,LoRa的功耗相比于NB-IoT好了很多。 在智慧停车应用中,相同的电池容量,LoRa模块差不多能够支持12-18个月, NB-IoT差不多只能支持4-6个月。 成本上,NB-IoT由运营商部署了网关(基站),用户只需要支付服务费用和购买终端的费用; LoRa一般由用户自己布网,需要采购网关、终端,不需要支付服务费。前者由于运营商补贴,用户的终端成本基本和LoRa的终端成本差不多,平均来说,LoRa更低些。 LoRa的网关成本稍高些, 但考虑到一般自己部署LoRa网关的用户,终端数量都很多, […] Read more.
Semtech发布基于LoRa的解决方案以简化物联网应用
2019年3月19日,高性能模拟和混合信号半导体产品及先进算法领先供应商Semtech Corporation宣布推出全新基于LoRa的解决方案强大平台,其中包括开发人员构建模块、云服务和可管理硬件。Semtech致力于提供未来物联网(IoT)解决方案的承诺,并提供了一整套开发加速器,以实现基于LoRa的物联网应用开发、部署和管理的流程化和简化。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技术世界中,能够快速了解并响应客户对物联网解决方案的需求,并在运营、流程和投资回报(ROI)等方面实现改善,对于解决方案开发人员和系统集成商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最近,物联网云平台的最新进展极大地简化了构建物联网应用的流程以及在云端进行高级分析的过程;但将传统设备和新的边缘设备连接起来以安全获取数据的过程仍然具有挑战性。此外,物联网创新者面临着如何缩小成熟解决方案与边缘连接选项之间的差距的问题,该问题因为零散的生态系统和由仅擅长解决特定问题的硬件设计团队开发的解决方案而变得复杂。 Semtech认识到LoRaWAN协议所具有的低功耗、长距离和灵活的公共或私有部署等技术优势,以及LoRaWAN现在已可以提供给客户进行实施这一事实,这意味着解决方案提供商已经可以构建和部署基于LoRaWAN的安全的、可扩展的和可管理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从而快速实现投资回报(ROI)。进一步简化基于LoRaWAN解决方案的开发流程,使这些创新者以更低的开发成本,更快地开发满足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 “物联网解决方案具有通过提供分析性见解来改变世界的潜力,从而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自然资源的使用方式。许多开发人员和系统集成商希望抓住这个机会,但需要易于使用的加速器来帮助他们更快地开发物联网应用。”Semtech副总裁兼无线和传感产品事业部总经理Alistair Fulton说道:“我们相信通过提供新产品和服务可以简化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开发流程,使LoRa成为构建和管理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最简单的方式,使我们的客户能够更快地向市场提供更高价值。” 专为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设计的路线图(Roadmap) 这个基于LoRa的平台专注于快速设计和部署物联网应用的三个关键领域,以支持LoRa联盟(LoRa Alliance)推出的开放LoRaWAN标准,并与其生态系统协作。 LoRa Basics:它是一种基本代码构建模块,可帮助解决方案开发人员快速实现其客户所需的投资回报。第一个构建模块LoRa Basics Station(LoRaWAN网关固件)于2019年1月在GitHub上宣布并同时发布。未来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设备固件、无线固件远程升级(FUOTA)和网络性能分析。为了便于大家获取这些工具,Semtech正在将其LoRa Community升级演进为开放的开发人员生态系统门户,以提供一整套开发人员培训、技术资源和社群工具。 LoRa Cloud服务:该项基于云的服务提供了易于使用的“单元模块”,解决方案提供商可以利用这些单元模块以更低的开发成本更快地提供价值。同期发布的LoRa Cloud地理定位服务是今年预计将推出的几项此类服务中的第一项。该项服务使开发人员能够快速地构建采用多模式定位功能(包括Wi-Fi、GNSS和基于LoRaWAN的地理定位)的物联网解决方案,而无需承担从头构建解决方案所涉及的开发复杂性(和重复性)。该服务从一开始就被设计为支持灵活的部署选项、高性价比和易用性。 基于调制解调器的LoRa硬件:可简化物联网解决方案部署和管理的硬件平台。Semtech将推出一个新的、灵活的、基于调制解调器的硬件平台,并提供基于云的设备配置和管理服务。这将大大简化LoRa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并加速安全的、可进行全面管理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开发和部署。 随着我们不断发展这些工具和服务,Semtech致力于了解我们客户的需求,即那些每天都在帮助其客户将物联网变为现实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的需求,而他们的客户跨越了消费者、企业和工业等领域。通过提供易于使用和易于获得的工具,他们可以更快速地实现创新。 Read more.
LoRa在中国:产业生态已形成,未来持续增长可期
近年来,窄带物联网应用需求爆发,标准体系集中涌现。经过几年的市场选择,一些标准逐渐悄无声息,目前风头正劲的,一是基于蜂窝网络的NB-IoT,二是基于非授权频段的LoRa。据悉,截至2018年底,全球已累计部署约8000万个LoRa终端节点,年增长率达到60%。 C114在深圳举办的“2019 LoRa生态发展及创新应用论坛”上看到,包括Semtech、中国联通、中国信通院、阿里巴巴、腾讯、克拉科技等厂商出席演讲,方案、应用厂商和终端客户济济一堂,可见LoRa中国产业形态已经形成。“LoRa中国产业链厂商已有上千家。”LoRa核心芯片供应商Semtech高级副总裁张晖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 Semtech的产业支撑 据C114了解,本次论坛上一共有21场演讲,分享了LoRa技术在智慧城市、智慧公共事业及智能楼宇等领域的成功应用案例。Semtech中国区销售副总裁黄旭东指出,“在能源业(水电煤表等)、物流管理、建筑业、消费类以及其他领域,我每天都能看到新的应用,还有新的合作伙伴在上面做新的创新。” C114在论坛上可以感受到,LoRa正在发挥其低功耗、远距离、多节点、低成本、自组网等优势,不断探索新的应用领域,甚至可以说与NB-IoT在很多领域形成充分竞争。而联通、阿里、腾讯等巨头的加入,使得LoRa从一个个细分市场的应用,扩展到城市级大网的想象空间。 作为LoRa全球产业链的核心支持者,Semtech对中国市场“是百分之百的承诺和投入。”Semtech副总裁兼无线和传感产品事业部总经理Alistair Fulton对媒体表示,公司一方面在中国北上深等城市用很大的技术团队,支撑产业链合作伙伴组网、做好应用;另一方面,公司也与合作伙伴和主管机构沟通以及推动标准构建。 “政策环境正在变好,我们都很高兴。” 张晖指出,2017年底无管局发布《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后,在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但在大家的努力下,无管局后来对意见稿进行了修订,Semtech和业界和无管局继续保持着沟通,目前进展良好。 在标准上,Alistair Fulton反对标准碎片化,希望产业技术发展具有高度一致性。他强调,这样也可以减少合作伙伴的开发时间,降低开发成本,这样才可以构建健康的产业生态链。 应用是决定技术的根本 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应用市场,如果说NB-IoT是得到政策支持的“官方标准”,LoRa更多是来自市场的选择,进入中国5年来取得了高速增长,LoRa节点部署的增长近半由中国市场贡献。 LoRa与NB-IoT的竞争,一直是业界“喜闻乐见”的讨论话题。Alistair Fulton对媒体表示,LoRa和NB-IoT共同发展是很好的事情,可以将窄带物联网的蛋糕越做越大。业界预计,物联网产业在未来几年都将保持高速增长。 不过,Alistair Fulton认为,NB-IoT的成长速度并不快,对功耗、移动支持等方面还有较大改进空间。对于NB-IoT模块采购价的快速下降,Alistair Fulton也有自己的看法,“窄带物联网的部署成本包括硬件成本、能源成本、技术与方案研发成本和维护成本。除了模块降价,其他三个方面也需要进一步降下来。” 对于Semtech来说,LoRa产业链的低功耗低成本值得骄傲,也是客户部署网络的重要原因。“应用走在最前面,应用是决定技术的根本,这是LoRa生态壮大的关键,不同的应用,要采取适合的技术。目前来看,中国政府对技术持开放态度,我们对物联网发展也充满信心。” Alistair Fulton说。 而Semtech则加强研发,致力于完善LoRa芯片和产业链的竞争力。就在近期,Semtech宣布推出了两大能力:一是基于云的LoRa Cloud地理定位服务,可以轻松被集成,提供低成本的、性能优化的解决方案,将是Semtech提供的各种云服务产品中的第一个,用以支持物联网应用的开发;二是推出全新LoRa解决方案强大平台,包括开发人员构建模块、云服务和可管理硬件,帮助合作伙伴简化应用开发、部署和管理的流程化。 Read more.
目前国内最新PLC专用LORA无线通讯技术,解决自动化短距离无线传输
目前国内最新PLC专用LORA无线通讯技术,解决自动化短距离无线传输数据 什么叫LORA无线通讯模块? 无线通讯模块由巨控开发。它采用最先进的创新性LORA 无线通讯方式,相对传统的数传电台,距离增加2倍以上。能适应点对点、点对多点的无线数据通信方式,具有通过无线方式完全隔离现场危险信号、安装方便、使用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稳定可靠、高性价比等特点。该产品用于短距离(3KM)内组态软件和PLC,触摸屏和PLC,传感器和PLC,传感器和触摸屏,PLC和PLC之间的无线通讯。可以支持市面上常见的PLC,触摸屏,和组态软件。包括西门子,AB,三菱,施耐德,欧姆龙,信捷,台达等PLC协议及标准MODBUS、OPC协议。 LORA无线通讯模块GRM11X常见应用网络 PLC—–组态软件无线互联支持组态软件和多个PLC之间无线传输数据(485或者网口PLC 都可以) PLC与组态软件无线通信 PLC——触摸屏无线互联支持触摸屏和多个 PLC 之间无线传输数据(485 或者网口 PLC 都可以) PLC与触摸屏软件无线通信 PLC——PLC 无线互联可以支持分散在不同地方的 PLC 之间互相读写数据(485 或者网口 PLC 都可以) PLC与PLC无线互联 传感器——PLC 无线互联主站可以采集远程从站的开关或模拟数据,一个从站可以带 8 个数字模拟输入,4 个继电器输出 plc与传感器无线互联 实现不同 PLC 之间交换数据,实现 PLC 增加通讯口LORA无线通讯模块GRM11X同时具备网口和最多 2 个 485,并内置了各种主流的 PLC 协议。一个网口可同时支持 4 种协议,16 个设备。作为数据网关,LORA无线通讯模块GRM11X配置简单,PLC 无需编写任何通讯程序,可轻松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非常适合 PLC 通讯口不够,或者需要和不同协议设备交换数据的场合。 模块之间协议转换 例 1:实现西门子 S7 1500 读取 MODBUS 仪表数据。 GRM110 模块网口可以支持 […] Read more.
绑定广电,LoRa焕发第二春
4月10日消息(张海龙)LoRa在国内的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先是运营商大力发展NB-IoT生态应用争抢物联网市场,后是征求意见稿差点要了LoRa的命。 不过,从去年开始,LoRa的水逆好像过去了,不仅和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为自己的生态引入一大强援,而且还在广电行业混的风生水起。 而且通过与阿里、广电的合作,LoRa不仅拥有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坐拥470-510MHz,700MHz等频谱资源的广电可为LoRa提供频谱支持,一定程度上解决LoRa的频谱困扰。 广电+LoRa正在狂奔 对于广电来说,在全国一张网尚未形成,5G建设还未开始的现实下,采用具有产业链成熟,建设成本低,应用生态丰富等特点的LoRa技术来实现“智慧广电”无疑是最佳选择。 尤其是在广电业务增长缓慢,物联网业务潜力巨大的情况下,广电正急迫的希望通过LoRa物联网技术来尽快建立“智慧广电”。 早在去年,阿里云峰会上,北京歌华有线、东方明珠、华数传媒、四川广电网络与阿里云IoT联合宣布,在LoRa网络和物联网服务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双方将依托频谱资源、物联网全链路资源,快速、低成本地搭建物联网络。 而在不久前的CCBN 2019期间,广电和阿里便发布“开拓者”计划。据悉,阿里云将联合广电系统共同打造“智能城市运营商”这一全新角色,未来承接城市的智能化运营。该计划将扶持100家“智能城市运营商”,通过城市物联网基础设施平台实现闪电交付,同时共享阿里生态为城市智能化提供丰富的方案,通过大数据实现运营商业化。 目前,贵州广电已与阿里云于今年签署协议,基于智能城市物联网平台提供的技术工具,实现了数字城市的多要素联动及数字生命体成长。目前,贵州全省8个地市合计14万智能燃气表数据已经上线,后续,贵广还将在国土、交通、乡村、环保等领域持续挖掘城市数据的商业价值。 东方明珠2018年与阿里云共同打造“智联普陀”城市物联网平台,为70多个委办局、10个街道、200多个居委会提供智能化管理服务,覆盖上海普陀区55平方公里,120多万人,实现了30万个传感器的统一接入。 阿里云智能IoT城市业务总经理杜浔在发布仪式上表示,广电系统作为驻地网运营商,非常了解政府精细化管理的诉求,天然具备成为“智能城市运营商”的条件。阿里云在智能城市治理上上沉淀了丰富的技术能力和生态体系,将有助于广电系统全面升级。杜浔表示,智能城市的核心是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之外,如何让城市成长并产生更多价值也是至关重要的,“开拓者”计划将帮助渠道商、集成商和运营商扩展新的业务域,让政府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 不断补齐短板 满足市场需求 事实上,无论是广电,还是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厂商,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选择LoRa除了看到物联网市场的巨大潜力外,也看到越来越完善的LoRa生态的潜力。 在LoRa技术研发上,Semtech不断推出相关解决方案,简化LoRa的物联网应用开发、部署和管理。Semtech还推出LoRa Cloud地理定位服务,使开发人员能够快速地构建采用多模式定位功能(包括Wi-Fi、GNSS和基于LoRaWAN的地理定位)的物联网解决方案,而无需承担从头构建解决方案所涉及的开发复杂性,降低方案商与系统集成商的开发成本,并对解决方案的性能进行优化。 在生态上,Semtech还将LoRa芯片 IP授权给阿里云,丰富芯片种类。在平台上,依靠中兴克拉、阿里云等合作伙伴,LoRa正为业界提供简单、开放的应用平台。 例如,阿里云IoT的“达尔文计划”,通过一系列的包括平台、芯片和微基站在内的全链路生态服务,交付给企业一张自有可控的物联网,从而全面推动LoRa的覆盖与普及。在平台上,阿里云IoT在云端打造了三大物联网平台,构筑了一个“云上闭环”:开发者利用Link Platform上的基础能力,在Link Develop上完成一站式开发,并在Link Market上沉淀为产品和解决方案进行交易,形成一个从开发到应用的完整闭环。未来将持续打造云管边端一体化平台服务能力,与众多生态合作伙伴一起,加速万物智联时代的到来。 另外,中国铁塔铁塔、中国联通以及多地广电公司也开始针对LoRa产业进行布局,进一步促进LoRa在各行业应用的落地。在过去一年中,LoRa在智慧城市、智能建筑、智慧园区、智慧安防等领域形成大量落地用例,目前全球大量的垂直行业中已形成300多个应用场景。 截至2018年底,LoRa器件和无线射频技术持续增长,已累计部署约8000万个LoRa终端节点,年增长率达到60%,其中,近半增长来自中国。 不难想象,随着广电、阿里的发力,LoRa在国内正在迎来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Read more.
报告分析,物联网已成驱动半导体行业增长的最大因素
毕马威在近期发布了一份关于半导体行业的趋势与展望的报告(Industrials Executive M&A Report 2019),在这份报告里,指出了半导体行业的企业之间整合趋势非常明显,在最近几年中,半导体行业有很多大手笔的并购案例事件,比如说MICROCHIP并购MICROSEMI、RENESAS并购IDT、MARVELL并购CAVIUM等,而驱使半导体行业并购最大的因素就是物联网。 很显然,半导体行业最为电子元器件的基石,需要有应用需求才能刺激上游行业的发展,而未来,能够对半导体行业形成明显需求刺激的行业首选就是物联网,在毕马威的调研中,有三分之二的企业将物联网作为主要的应用领域。除了物联网之外,无线通信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也成为了半导体行业未来业绩增长的重点,分别有60%与56%的企业选择了这两个领域。 当然,该报告指出,上述几个是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方向,而在目前,无线通信(还包括移动设备芯片)、消费电子产品、数据中心/存储、工业和汽车将成为半导体销售额占比最高的五大行业。 01 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无线通信之于半导体行业 很明显,物联网、无线通信和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是重叠的。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已经非常普遍,因为在实际应用中,不仅是需要采集数据,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智能的分析才能更有意义,在国内AIoT是一个非常热门的概念,追求AI+IoT的结合也是很多企业目标。 而无线通信技术本身就是物联网不可或缺的一环,没有网络连接,万物互联无从谈起,针对物联网需求的无线通信技术最近几年也在不断的兴起,在蜂窝领域,NB-IoT、LTE-M以及5G技术都被认为是未了物联网而设计的连接技术,此外,LoRa、蓝牙、wifi等非蜂窝技术也对物联网连接技术进行了很好的补充。 回到半导体行业展望。人工智能对半导体行业的影响之所以值得关注,不仅是因为人工智能在半导体市场带来的收入增长迅速,还因为人工智能推动了芯片创新。此外,这一领域的许多创新来自较小的公司(更多见下文)。 毕马威强调,人工智能为半导体制造商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人工智能开始在半导体市场份额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在毕马威的本次调研中,人工智能对于半导体行业的推动占据了第三位,而在去年,人工智能仅仅排名第十,这是一个显著的飞跃。 02 5G对半导体市场和无线通信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5G的愿景也吸引了很多关注。今年我们已经看到了5G的第一批部署和应用,但当前5G的重点还是更快的速度(eMBB),针对的是人的需求,而在大连接(mMTC)以及低延时(URLLC)还需要持续的突破才行。 作为万物互联的关键组成部分,无线通信将继续成为半导体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KPMG Global and U.S. Technology Leader Tim Zanni在谈到5G的发展时表示:“局部区域试点部署是5G的第一波浪潮。这将使应用得到测试,并使新的业务模型得到改进。” 03 半导体行业的挑战、问题和未来之路 毕马威2019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展望不仅探讨了有望推动半导体市场大部分收入增长的技术或应用,还分析了该行业面临的战略挑战,并对未来提出了建议和发现。 Lincoln Clark表示:“经过调查还发现,对人才的需求支持创新被认为是满足未来增长的最大威胁。这种人才风险在规模较小的公司中尤其突出,而规模较大的公司也同样担心受到新兴技术的干扰。” 此外,汽车业也受到半导体行业的特别关注。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半导体在汽车领域显然多年来一直很重要。 尽管从预期收入的角度来看AI跃升至第三位置,汽车位列第四个位置,但是未来汽车的形态以及车联网的内容涵盖内容将会越来越多,比如说无人驾驶、车载娱乐系统等的,并且汽车也是推动5G落地的最重要应用领域之一,综合来看,汽车作为一个硬件载体,未来将会是半导体行业最为重要的单一市场。 毕马威2019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展望的一些额外亮点: ▪未来三年美国和中国仍将是最大的创收市场。 ▪规模较小的公司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半导体行业创新的来源,它们的重点主要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 ▪从半导体类型来看,增长机会最大的前三名分别是传感器/MEMS、模拟/射频/混合信号和GPU (例如VR和AR,32%的受访者预计,这两种技术都将在2019年带来收入)。 ▪半导体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断上升的研发成本和跨境监管。 Read more.
美国高盛研究报告《人工智能与精准农业》
到 2025 年将达到 200 亿美元的潜在市场总额(total addressable market,TAM)我们相信机器学习(ML)在以下方面具有潜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化肥和灌溉成本,同时有助于早期发现作物/牲畜疾病,降低与收获后分拣相关的劳动力成本, 提高市场上的产品和蛋白质的质量。 当我们看到用于收集土壤,天气,航空/卫星图像,甚至听觉数据的传感器的扩散,我们认为,从这些 PB 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能帮助洞察(或者是制定)种植时间、灌溉、施肥以及畜牧相关的决策,最终增加农业中土地,设备和人的生产效率。 鉴于所使用的所有已确定的技术数字农业将被优化或完全由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驱动,我们假设 25% 的价值创造会累积到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产业链,这将意味着在 2050 年 1.2 万吨农作物市场中的 600 亿美元的潜在市场总额,假设在该时间段内线性分摊,意味着到 2025 年潜在市场总额大约为 200 亿美元。 将机器学习应用到农业中会显著地减少产量损失与劳动力成本。仅就美国玉米生产而言,我们的权益研究团队已经确认从精确施肥到压实减少等一系列技术,他们认为到 2050 年可以将玉米产量提高 70 %。重要的是,在他们的研究中确定的每一个创新都是由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实现的。 我们已经确定了农业中的几个具体领域会特别受益于机器学习和 AI 技术的应用。 例如,农民商业网络,这是一个汇总关于种子性能,农艺实践,投入品价格,产量基准和其他农民提交的数据的组织,以利用深度分析来提高产量。 利用传感器,天气,土壤,甚至无人机/卫星图像数据,机器学习可以根据当前和预期的天气模式,作物轮作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帮助农民优化施肥,灌溉和其他决定,确定最佳生产模式。空间图像分析可以比人类观察更快更有效的帮助确定如大豆锈病这样的作物疾病,更早介入以防止产量损失。相同的模式识别技术可以用于在家畜动物中识别疾病和跛足(影响运动和健康的腿/脚/蹄的感染或损伤)。最后,我们看到了使用视觉图像和自动分拣设施来替代产品和肉类分级和分类线上目视检查员的应用。 痛点在哪里? 农作物产量受不理想的施肥,灌溉和农药使用的负面影响。 高盛研究报告《精确农场:用数字农业欺骗马尔萨斯”》(Precision Farming: Cheating Malthus with Digital Agriculture 2016年7 月13 日)中,确认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收集适当的数据和执行适当的分析来解决。 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到 2050 年,为给世界人口提供足够的粮食需要增加 70% 的粮食产量。 人力成本增加。农业已经历史性的转向用技术创新抵消劳动力成本,我们认为机器学习是这一演变的下一步,特别是在收获/屠宰之后的分拣过程中,其中大多数对产品和肉制品的目视检查仍然由人类工作者完成。根据劳工统计局BLS,5.3 万人在美国受雇为“分级分拣农产品”,每年产生大约 13 亿美元的劳动力成本。 […] Read more.
人民日报:区块链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
文章称,中国区块链产业生态初步形成。截至2018年3月底,中国以区块链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数量达到456家,产业初步形成规模。从上游的硬件制造、平台服务、安全服务,到下游的产业技术应用服务,再到保障产业发展的行业投融资、媒体、人才服务,各领域各行业已经基本囊括在内,区块链产业链条已经形成。 同时,中国已开始着手建立区块链国家标准,计划从顶层设计推动区块链标准体系的建设。 另据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执行秘书长高斌介绍,目前区块链人才缺口待补足,“区块链的人才缺口不仅仅在技术岗位,在运营人才、管理人才、社区运营专家等方面也存在大量缺口。”他认为,“90后”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并希望“90后”能主动地去参与到区块链行业的各个环节中。 附: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文《玩转区块链 技术是关键》(作者:崔玉玉) 什么是区块链“简单地说,区块链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飞这样解释。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教授表示,区块链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 区块链成产业链 区块链在中国“落地”的时间并不长,却在短时间内迅猛发展。证券交易、电子商务、物联网、社交通信……区块链技术正逐渐下沉到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场景。 日前,《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简称《白皮书》)在北京发布,《白皮书》总结了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几大特点:区块链产业生态初步形成,方兴未艾;地域分布相对集中,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区块链应用呈现多元化,从金融延伸到实体领域;实现“协作环节信息化”,助力实体经济降成本提效率;产业政策体系逐步构建,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据外媒报道,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库显示,区块链领域的专利申请在2017年增加了两倍,其中超过一半来自中国。中国在2017年共申请了225项区块链专利,属全球最高。而在2016年,这个数字还仅为59项。数据还显示,在2017年申请区块链专利的机构中,9家机构里有6家来自中国。 总体而言,中国区块链产业生态初步形成。截至2018年3月底,中国以区块链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数量达到456家,产业初步形成规模。从上游的硬件制造、平台服务、安全服务,到下游的产业技术应用服务,再到保障产业发展的行业投融资、媒体、人才服务,各领域各行业已经基本囊括在内,区块链产业链条已经形成。 顶层设计定标准 2017年以来,比特币、以太币等“代币”打着ICO(首次代币发售)旗号搞非法融资,成为部分投机者圈钱的工具,也引发了人们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思考。 在近日举行的第20届中国科协年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再次谈到了比特币与区块链。马云对于区块链持积极态度,但并未将区块链视为一个金矿,他认为区块链将会是发展数字金融的有效工具,并将为数字时代的隐私和安全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信息服务业处副处长李琰透露,中国已开始着手建立区块链国家标准,计划从顶层设计推动区块链标准体系的建设。他表示,工信部将继续推动区块链核心基础技术的研究,推动政产学研平台的搭建,促进区块链应用逐步落地,构建包含可信区块链标准在内的标准体系,引导行业良性健康发展,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提升中国在区块链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人才缺口待补足 2018年初到5月中旬,领英上大约有4500个标题为“区块链”的职位空缺,这比2017年全年的总数增长了151%,2016年此类职位空缺数量仅为645个。 国内某招聘平台发布的数据也显示,区块链招聘相关岗位需求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快速增长,2017年11月进入第一个明显爆发点。2018年前两个月,区块链相关人才的招聘需求同比增长9.7倍。同时,发布区块链相关岗位的公司数量同比增长4.6倍。除了需求旺盛外,区块链行业人才的平均薪酬也相对较高,达到2.58万元。 “区块链的人才缺口不仅仅在技术岗位,在运营人才、管理人才、社区运营专家等方面也存在大量缺口。这样的人才需要我们共同培养。”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执行秘书长高斌说,目前,“90后”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他希望“90后”能主动地去参与到区块链行业的各个环节中。何宝宏也认为,区块链人才成为行业发展关键,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是大势所趋。 Read more.
NB-IoT和LoRa都不要争了,你们都只能满足初级物联需求
最近, 有幸得一个朋友帮忙, 让我们有机会向深圳的一家如雷贯耳的电子产品代工巨无霸交流我们的解决方案。交流对象是这家公司的一个子公司的负责人,该子公司承担其全球供应链的物流业务, 也向其他工厂提供B2B的物流服务, 估计业内认识应该能够猜出这家公司的名字。 作为行业头部公司, 自然会不断尝试各种新的技术来提高其竞争力,因此, 在物联网方面他们已经尝试过了LPWAN的两个主流标准NB-IoT以及LoRa, Short range也尝试了BLE、Zigbee等。 Short Range的标准就不说了, 他们容量比较小, 覆盖距离也非常有限, 虽然他们能够适应单兵场景(就是单辆车上的管理)部分要求, 但也是削足适履的无奈之举,无法取得足够好的ROI(支出收入比), 所以,并没有大规模地推广。 他们实际上更关注的是仓储盘点、资产管理和物流运输这三个方面, 因此,低功耗、容量大和覆盖距离广的LPWAN是他们更需要的技术。 他们也对他们分别做了测试和实验,结果非常令他们失望。 实际上,这虽然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但仍然值得写下来,以供大家在技术决策时有个参考。 NB-IoT实践 他们搭建了一个私有的NB-IoT网络, 包括NB-IoT基站,但试验下来发现问题很大。因为他们的需求是需要网络能够实时或者准实时响应, 因此,需要持续的双向通信, eDRX模式或者PSW模式并不适用,结果试验下来发现和2G网络的功耗相差无几;然后是容量问题, 一个基站下接200个终端网络就拥塞得很厉害, 导致响应时间很长。 他们的结论是NB-IoT宣传有很大的误导成分, 其所谓的低功耗、大容量在实时双向通讯的场景中根本无法实现。 所以,他们试验完了后,感觉有种被骗的感觉,认为NB-IoT的宣传有很大的问题, 应该要在宣传上注明其某些人们看重的特性的前提条件, 否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会造成决策的失误,浪费了时间和金钱。 显然, NB-IoT完全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LoRa实践 他们也搭建了一个LoRa网络, 现有2000个终端(endpoints)。 LoRa有三种模式, Class-a和Class-b不适用双向实时或者准实时的应用, 因此只能使用Class-c模式。 试验中也发现了一些供应商宣传中的一些花招, 例如超低功耗、广覆盖、大容量是LoRa联盟一直着重宣传的三大特性,但在Class-c的模式下, 他们一块20000毫安时的可充电大电池也只能用5个月;覆盖距离和数据传输速率是成反比的,本身数据速率就不高, 当用更高的扩频因子而提升覆盖距离时,数据传输量就更是少得可怜;响应速度非常慢, 2000个终端盘点一下需要半个多小时,这也说明LoRa基站的真实的并发容量并不大, 相比于NB-IoT, LoRa的功耗确实要小一些, 但依然很不理想;要命的是由于LoRa使用的网络模型是Aloha, 因此, 根本不能用来做实时或者准实时双向通信, 对响应速度要求比较高的仓库盘点完全无法适用。 但对资产管理这类单向通信为主,偶尔双向通信的应用场景, LoRa还是可以用的,但在中国的问题是,LoRa所支持的subG频段事实上是被无线委禁止使用的。 那么最终的结果是, […] Read more.
Semtech的LoRa技术为Transco工业公司提供智能采矿解决方案
卡马里奥,加利福尼亚,–(BUSINESS WIRE),Semtech公司(纳斯达克:SMTC),高性能模拟和混合信号半导体以及先进算法的领先供应商,日前宣布,Transco工业公司,传送带零部件、设计、安装、维护和维修的领导者,将Semtech的LoRa®设备和无线射频技术(LoRa技术)集成到其传送带应用中,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实现更智能,更安全的监控。 Transco的总裁兼CEO Jeff Brown表示:“Semtech的LoRa技术使矿商能够远程监控传送带,因此降低了维护成本,并有助于防止传送带故障。以前,采矿作业必须聘请专家来监测皮带空转温度等因素,通常每小时的成本为数百美元。有了基于LoRa的传感器,管理人员可以自己实时完成这项工作,而不存在人为错误的风险。” 根据市场调研,随着智能皮带技术引领全球传送带产业的增长,预计到2022年,全球传送带产业的价值将达到64亿美元。Transco的LoRa传感器已经开发出来,可以灵活地适应包括传送带在内的现有采矿基础设施。小巧耐用的传感器连接到基于LoRaWAN™的专用网络,允许在矿井中的极端条件下实时传输数据。一条长达数英里的传送带配有一个端到端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由嵌入传送带本身的多个传感器组成,用于测量应力并防止潜在的撕裂。在皮带撕裂的情况下,LoRa传感器向皮带控制器发送信号,立即关闭皮带,以阻止危险和昂贵的撕裂恶化。矿山经营者监测数据的趋势,并利用这些信息来预测何时进行维修或更换零件。在皮带托辊组上安装额外的传感器来测量托辊轴承的温度。传感器报告温度数据,使矿井操作人员能够监测轴承状态,防止过热和火灾。Transco与博立信(Polysense)科技,光纤传感和无线传感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创新领导者,合作开发了基于LoRa的传送带解决方案。 Polysense的创始人兼CEO Rick Li表示:“Transco在采矿业的丰富经验,加上LoRa技术在物联网方面的成熟能力,使其成为智能采矿解决方案的完美匹配,对于采矿作业来说,输送带每英尺的修理费通常要几百美元,而且故障很难预测。LoRa技术的实时数据可以在发生撕裂时触发皮带系统关闭运行。这为采矿业务节省了数百万美元,并保障了矿工的安全。” Semtech的物联网、无线和传感产品总监Vivek Mohan表示:“Semtech的LoRa技术创造了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可根据传感器和网关的数量进行扩展,以覆盖最大的工作场所或矿山。LoRa技术易于部署,功能灵活,允许矿山管理人员利用实时数据进行预测维护,提高运营效率。 关于Semtech的LoRa®设备和无线射频(RF)技术 Semtech的LoRa设备和无线射频技术是一种已被广泛采用的远距离、低功耗物联网解决方案,该技术支持电信公司、物联网应用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在全球部署低成本且互通的物联网网络、网关、传感器、模组产品和物联网服务,及其功能组合。遵循LoRaWAN™规范的物联网网络已经在超过100个国家实现部署。Semtech是LoRa Alliance™的创始成员。如需详细了解LoRa及其物联网,请访问Semtech的LoRa / IoT站点并加入LoRa社区以获取免费培训,以及能展示下一代产品的在线行业目录。 关于Transco 成立于1961年,是一家位于美国西北部的工厂服务公司,现已发展成为钢铁制造、水处理技术、工业设计以及输送机零部件、设计、安装、维护和维修的领导者。Transco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拥有10万平方英尺的AISC认证的制造中心,包括完整的制造、喷砂和喷漆设施。计算机绘图和建模部门也坐落在这个占地10英亩的厂区里。另外6个销售和服务中心分布在美国各地。Transco拥有数百名员工,服务于全球各地的客户。有关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transco-ind.com/ 关于博立信(Polysense)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硅谷的核心地带,同时在中国北京、上海、洛阳设有市场运营、产品研发和生产办公室。依托中国与硅谷两地的研发经验及力量, 博立信科技(Polysense)为市场提供基于跨界与模式创新的“传感器+”物联网技术、服务、产品和端到端解决方案;产品包括分布式光纤传感,基于LPWAN LoRa, NB-IoT/ LTE Cat-M和Wi-Fi/BLE的无线低功耗传感器 ,基于云的数据管理和分析云平台iView,边缘计算平台iEdge,智能手机应用iPalm。 有关更多信息,请访问www.polysense.net。 关于 Semtech Semtech 是业界领先的半导体提供商,为高端消费者客户,企业计算,通讯,及工业设备提供模拟与混合信号技术与产品。其产品设计不仅为工程领域也为全球带来效益。Semtech竭力减少公司及其产品为环境带来的影响。公司的绿色环保项目通过物料和生产环节的控制使绿色技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Semtech 于1967年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 SMTC. 更多信息可访问:www.semtech.com. Read more.
5G风起,四大IoT迎风爆发!智能家居与电表高速增长
2018年,我国物联网(IoT)连接数从2017年的15.4亿飙升至30.63亿,几近增长了100%,增速喜人。而在这组数据背后,是智能音箱、智能门锁、智能电表等物联网细分领域的高速增长。 2019年,随着5G脚步的日益临近,我国物联网连接数预计将迎来高达76%的加速增长。 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来自中信建设的IoT物联网行业深度报告,详细剖析了智能家居、智能城市、车联网、网联无人机这四大IoT领域的新动向与新机遇。 以下为智能内参整理呈现的干货: 一、政策加码,2018物联网发展超预期 步入2018年,物联网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维持高速增长态势。 仅从我国蜂窝物联网连接数来看,2015-2018年净增量分别为0.39亿、0.65亿、1.83亿、3.77亿,呈加速态势。预计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将达54亿,增长76%。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9年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 物联网被定义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并确定为“新基建”的重要方向之一。 除了消费物联网之外,物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内涵还包括:通信网络基础设施(4G、NB-IoT、5G等)、智慧城市相关基础设施,如智慧市政(水电煤能源、管网、路灯等),智慧交通、智慧安监等。 二、智能音箱大卖,智能家居发展步入新阶段 在过去两年里,智能音箱可能是最火的消费物联网领域之一。 2018年,全球智能音箱销量8200万台,同比增长152%,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巨头推动、强补贴(百度、阿里等大幅降价促销),二是消费者对智能音箱的认可度相对较高。 在市场份额方面,根据Strategy Analytics数据,亚马逊达36.22%、谷歌达27.20%、阿里巴巴达7.93%、百度达5.00%、小米达4.76%; 而根据Ganalys数据预测,2019年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将达到1.6亿台,2020年、2025年达到2.25亿台、3.1亿台。 不过,智能音箱是AI语音交互的载体之一,作为一款智能硬件,可能成为爆款、成为智能家居入口,但更重要的作用可能是训练AI语音助手,强其技能,实现“卡位”,拓其应用场景,构建生态。 智能家居,将遵循“单品先智能化”(如智能家电、智能门锁、智能窗帘、智能电饭煲、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等),再“彼此联网协同”,最终实现整个智能家居应用场景的全系统智能化。 家居单品智能化的核心是智能控制器,叠加在智能家居发展中“新型智能家居硬件的出现与普及”会带来大量新的智能控制器需求,该领域的主要ODM供应商包括拓邦股份、和而泰等。 随着智能音箱的爆发,智能家居的发展将进入新阶段,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有望逐步形成。 Strategy Analytics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数量为1.64亿户,市场规模为840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智能家居数量预计将达到2.93亿户,年消费额将达1550亿美元;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908亿元,预计2017-2021年GAGR为48.12%。 智能家居有望带来“现有家电/家居产品的智能化”和“新型智能家居硬件的出现与普及”。 三、智慧城市加速,NB-IoT三表有望放量 根据IoT Analytics数据显示,2018年智慧城市类物联网应用占比达到23%,占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份额排第一。 截至2018年10月,我国100%的副省级城市、89%的地级以上城市、49%的县级城市已经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累计参与的地市级城市数量已达300余个,规划投资达到3万亿元,建设投资达到6000亿元。 中信建设预计,在智慧城市领域,政府+运营商双方合力下,NB-IoT三表(水、电、燃气表)更换、“三表智能化”有望成为2019年的发展重点。 1、智能电表国内渗透接近100%,预计未来增量主要来自新建住宅及替换,相对平稳; 2、智能水表国内渗透率约24%,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预计2020年的渗透率可提升至43%; 3、智能燃气表(IC表/物联网表)渗透率大约在60%以上,其中以IC卡式为主,物联网表近两年渗透率快速提升。 在智能燃气表:“煤改气”政策强推下,燃气需求总量稳定上升,带来燃气表新需求。目前,当前物联网燃气表以2G为主,但在2G退网趋势下,NB-IOT燃气表2018年成熟走向商用,2019年有望爆发。 与此同时,NB-IoT作为基于授权频段的低功耗广域网蜂窝物联网技术,2019年起发展有望提速。NB-IoT最适合室内三表、地下管网、交通路网等应用,而这些正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场景。 不过,截至2018年底,我国NB-IoT基站约100万,连接数约5000万,距离工信部目标“规划2020年NB-IoT基站将达150万个,NB-IoT连接数将达6亿”仍有差距。 预计2019年三大运营商将会进一步完善NB-IoT网络建设,同时发力NB-IoT的用户发展,措施可能包括设定指标、加大补贴力度等。 四、5G在即,车联网市场迅速崛起 随着5G推进在即,更高速率、更多连接、更低时延、更高可的网络链接将为物联网的众多领域带来新机遇,其中车联网相对标准化,值得重点关注。 车联网将汽车组成数据互动网络,通过搭设大量的传感器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对包括车辆、公路、人、环境等信息进行感知和交换,从而实现自动驾驶、智能车辆管理的新一代车辆技术。 从体系上来讲:可分为“云-管-端”,而我们通常指的车联网就是指管,主流的技术包括:DSRC、C-V2X(基于蜂窝的车联网技术),前者起源于美国,发展较成熟,但属于短程通信,应用面相对较窄,后者为3GPP主导,发展相对早期,但属于广域连接技术,应用覆盖面较全。 车联网应用场景包括:远程监测、车载娱乐、智能控制、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前三个已经可以实现,终极目标是实现自动驾驶。 目前,实现自动驾驶的路线有“网联化”、“自主式(即汽车电子化)”和“自主+网联化”三种,后者已经成为主流。 2018年11月,工信部明确车联网专用通信频段5905-5925MHz。2018年12月,工信部明确提出2020年要实现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上,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终端的新车装配率达到60%以上。2020年将为节点,车联网从示范商用走向规模商用。 不过,车联网的技术多且复杂,产业链较长,我们简单地将其分为三类:终端侧硬件技术、控制平台类软件技术、基础设施类技术。三类核心技术指引了未来车联网的投资方向。 与此同时,车联网产业链较长,涉及厂商众多,除了传统汽车产业链玩家之外,包括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巨头也纷纷布局车联网。 五、5G打开网联无人机市场空间 在无人机方面,无人机的商务模式主要包括出租模式与销售模式。而无人机产业链包括研发、零部件制造、整机组装、销售、服务与应用等。 4G基本满足对带宽和时延要求不敏感的无人机业务,但尚不支持高速率、低时延等特定场景需求,如直播、编队、自主飞行等。 在5G的推进下,大规模天线、边缘计算、网络切片等技术满足了绝大部分无人机应用场景的通信需求,如直播、物流、巡检安防、测绘、农业等,市场有望进一步打开。 智东西认为,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里,物联网以高于预期的速度维持着快速增长;而随着5G脚步的日益临近,2019年这一增速有望继续提升。不过物联网领域相对广泛,每一细分领域都有其独特性,需要单独分析。在智能音箱、智能汽车、智能三表等单品爆发的当下,看好智能家居、车联网、以及NB-IoT等物联网相关产业。 来源:智东西 Read more.